厮是臭名昭著的殖民者,肯定还要借力打力,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舰队一起派去交趾沿海,少不得再捞个租界,刮点赔款啥的……

    ……

    谈妥了粮食问题,纪忆和米友仁一块儿下了高塔,塔下面有个亭子,墨娘子和李纲已经在里面坐着了。几个纪家的仆人、女使正在亭子内外伺候,准备茶水酒菜,随时供应。

    纪忆和米友仁有说有笑着就入了凉亭,亭中的李纲瞧见他们,笑着就问:“怎地?借粮的事情谈妥了?”

    纪忆笑着:“妥了,妥了。幽州军情要紧,总该先供给军前。至于给开封府筹集的200万石,回头去找李阳焕要。”

    李纲笑着:“听说李阳焕是朝廷的忠臣,一定会给的。”

    “那是自然的。”纪忆笑着在一张矮脚桌旁盘腿坐下。

    米友仁也不客气,直接在墨娘子身边坐了。然后问:“伯纪,墨娘子,可愿意去辽东一趟?”

    米友仁不仅带来了6艘真理级战列舰,还带来了武好古的请帖,邀请纪忆、李纲、墨娘子一起北上,共商国是。

    不过纪忆看来去不了了,他得去找李阳焕要粮食和租界。

    现在就看李纲、墨娘子的意思了。

    李纲闻言眉头微皱,只是反问:“元晖兄,我只问一点,天下间的士大夫是不是共和国的公民?”

    “这个……”米友仁摇摇头,“什么是士大夫?《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若以《周礼》为准,幽州公民皆乃作而行之者,或为军将,或为官员,或为大工、大商、大农。”

    “怎可将大工、大商、大农列为士大夫?此不合乎《周礼》。”李纲马上指出了米友仁的错谬。

    米友仁笑道:“共和一国,起于天津,天津一市,起于工商。饮水当思源,立国同样不可忘本。

    因此共和一国,大工、大商、大农可与军将官员并列。”

    武好古将要建立的共和国,讲究权利和义务对等——不可能完全对等,但一定要追求对等。

    要不然只有权利,不讲义务,公民之国一样要仆街。

    而立国之本,在武好古看来就是国富和兵强。

    这不是完全等同的一回事儿,国富等于兵强,或者国富自然兵强的说法,至少在中世纪是扯淡。要不然就没有蒙古、女真、西辽这样的穷鬼国家崛起的可能了,

    所以武好古的想法就是将国富当成大工、大商的义务,将强兵当成骑士、府兵的义务。

    大工、大商交税达到一定数目即可获得公民权。骑士、府兵则要按照规定服兵役才能得到公民权。

    “读书人呢?”李纲干脆点破问题了,“读圣贤书者,是不是公民?”

    “光是读圣贤书可不行,”米友仁摇摇头,“必须从共和国教育监认定的大学级学院学成,取得文凭,才能得到公民身份。”

    李纲眉头深锁,一旁的纪忆也脸色微变。

    还在酝酿中的共和国要排除士大夫的权利,连公民权都不给……

    “这不妥吧?”李纲道,“这是要和天下读书人为敌?”

    纪忆也道:“大宋可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如果共和国排除士大夫,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会站在大宋一边了!”

    纪忆和李纲在武好古那边都够得上元老级的人物!

    如果武好古的共和国能一统天下,他们当然要去分杯羹了。

    所以听说共和国要把读圣贤书的士大夫都排除在公民之外,两人都觉得不妥了。

    纪忆道:“读书人看起来百无一用,但是到底支撑着大宋江山……如果共和国想要取而代之,也得善待读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