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周围遮护。

    又过了一段时间,宋辽议和的消息在军中不胫而走。说什么要赔500万缗,还有把岁币增加一倍,达到100万缗!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起初大家伙还不大相信,当今天子是雄主圣君,怎么会轻易议和?

    而且辽主耶律延禧摆明是孤军深入,河北东路那边还有武节帅的数万大军在威胁燕京,他怎么可能在黄河边上久留?

    至于要在黄河冰封后渡河威胁开封府云云的,在作战经验丰富的灵州军军官们听来也是无稽之谈。

    淇河大营这边虽然只有四万人。但是在黎阳、临河、内黄三座城堡中还各有一将新军,都是战斗力不俗的开封模范新军啊。四处的兵马总和有六万六七千人之多。

    也不说列阵而战,就是一路尾随辽军,也够他们受的了。

    而开封府城中还有一将新军和十余万的旧禁军。虽然不能出城决战,但是保住开封城池不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辽军真的过河了,那么高太尉就能汇合起六万六七千人的大军,一路尾随其后。可别以为辽人都是骑兵就能把以步兵为主的宋军给甩了。高俅手中的六万几千人不是新军就是相州团练,都是年轻力壮能走路的。只要不花太多时间结硬寨,一天走个六七十里也不是不可能的。

    反观辽军,虽然以骑兵为主,但是现在不是秋天马匹肥壮的时候,而是冬天马瘦毛长的季节。行军途中是很难给马匹找到充足的食物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儿可不存在。如果不注意节省马力,耶律延禧的骑兵很快会变成步兵的!

    所以大家本来是不相信会议和的,直到大批的金银铜钱绢帛运到高俅的淇水大营中。然后再送往契丹人在黎阳的大营,这下大家才知道朝廷真的向辽人求和了。

    这下原本高昂的士气便一落千丈,也没有谁认真备战,仔细布防了,连原本用来遮护大营的骑兵,也都收了回来,扔到了淇河西岸的营垒之中——都已经议和了,再派出那么多的游骑硬探做什么?万一误伤了契丹大爷算谁的?

    相州通判,同知相州团练事,朝散郎宗泽,这几日有点失眠,天还没亮就起了床,带着几个亲随在淇河东岸的相军营寨中巡视。一边巡视,一边也忍不住叹息。

    和东岸的灵州军相比,立营于淇河东岸的相军因为是团练,在得知了议和消息后,人心浮动的就更厉害了。灵州军的士兵都是授田府兵,在灵州都有几十亩到二百亩(如果拿水田就只有六七十亩,拿旱田有二百亩)的土地,而且不用缴纳两税和免役钱,这次出兵中原还能拿到额外的奖赏,总是不错的。

    而相州军都是团练,没有分田,拿多少钱也没个定数。之前军情紧急,河北转运使纪忆花钱也大方,团练军的将士都拿了不少,训练行军也有力气。可是现在议和已成,朝廷用不着相军了,还会发钱给大家伙吗?

    之前的洹水大战中,相州男儿死伤惨重,而抚恤还没有发下来,也不知道会不会赖账?

    另外,因为训练作战,大家伙家里的农事都耽误了。冬小麦都没怎么播种,明春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如果团练解散,大家又拿不到钱,明年春夏两季的日子怎么过?

    还有地租和夏税到底能不能免了?欠下地主老爷的高利贷能不能缓缓?

    大家替相州韩家当兵的时候,自然不用担心什么两税、地租、高利贷,他们手里拿着刀枪强弩,还怕地主剥削?可是一旦团练解散,恐怕一切都得恢复原样了吧?

    在营中巡视了一会儿,宗泽也感到了士气低迷,站岗的士兵不是在瞌睡,就是在唉声叹气,根本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精气神。

    和这帮团练军士兵相处了一些日子的宗泽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可又是爱莫能助……其实相州团练还是好的呢,军饷还是挺多的。

    相比之下,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