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谣言说你从北面运来的粮食并不是购买自东南,而是从辽国买来的。”

    “绝无此事!”武好古连忙否认。

    不过他也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现在辽粮南运的规模那么大,怎么可能一直隐瞒下去?而且界河市舶司到底有没有从东南六路购买粮食,那还不是一查就查出来了?

    这可不是几百几千石,而是将近两百万石啊!

    “那界河有没有可能被辽国切断?”苏辙问,“现在和辽国的关系已经有点紧张了。如果无定河大战再起,不排除辽国会以截断界河为要挟。”

    “不会的。”武好古摇摇头,“界河也是辽国东京道粮食运往燕京的通道,如果切断,燕京城就会缺粮了。”

    “现在不必想那么久远,还是先顾眼下吧……房子肯定得盖,不仅两直精锐要房子住,在京的大小官员也要住房子,还有不少亲贵在西城有土地,这下可赚翻了。所以开封府城西扩是人人欢喜的”

    苏东坡说着话,没有什么表情的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云雾茶,又道:“不过这么大的事情少不了一番争利。大郎,你觉得谁负责西城修造比较合适?”

    西城修造的事情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琼林宫修造所从一开始就是以修建新城区的目标在进行运作。在修缮琼林宫的同时,还以各种名目收地囤地。而共和行、潘楼、潘家金银绢帛铺、蔡攸、李诫、高俅、苏大郎等等“内幕人士”,也在想尽办法收购城西土地。

    武好古闻言点头:“老师,扩建开封府城之事自然少不了府衙的参与,所以权发遣开封府一职非常关键。学生想推荐沧州的施太守来主持开封府。

    另外,琼林宫修造所这两年一直在负责营造,还修建了琼林宫红墙,完全可以负责西城修造事宜。”

    苏东坡轻轻点头,施国忠是四川人,早年又在苏学门下听过课,说起来也算是二苏门下弟子。而且资历也够老了,让他当一任权发遣开封府也好,没准能让官家看上,就能混上个副相了——从权发遣开封府任上直通宰执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那么界河市舶司呢?”苏东坡又问,“谁去替你看着?”

    “学生想让小米去提举市舶司。”武好古说,“市舶司再过年余就能有一桩大功,也是开疆辟土的功劳。就送给米元晖和苏仲南了,这样他们也能早日位列朝臣。”

    苏辙大感奇怪,“市舶司也能开疆辟土?”

    “海外开疆,”武好古笑着,“能够拿下东南海上的三个岛屿,船队已经派出去了,用沙门岛上的罪徒去占据。如果论起土地多寡和交通便利与否,这几个海上大岛可比无定河之地强多了。”

    苏辙听着神色一凛,连忙追问:“不会又在海上开衅吧?”

    武好古笑道:“东南海上就数咱们大宋最强了,其余皆不足道,就是开战也是必胜的。”

    苏辙眉头大皱,他如何察觉不到当今官家一心想要建立功业?蔡京力主在西北开战就是迎合上意。而武好古主持的市舶司又想投机取巧,在东南海上占地盘……自己的那个次子苏适又跟着一起投机,真有点近墨者黑了。

    苏东坡其实是支持海上开疆的,他在这个位子上坐着就得拿出一点政绩。西北开战他们苏家向来不支持,那就只能在东南找机会了。哪怕那些岛屿要来无用,地图上看看总是开心的。

    “既然如此,不如让过儿也插一脚吧。”苏东坡说,“他跟老夫出过海,还在儋州居住过几年,是不怕海上风浪和路途遥远的。”

    苏过在今年年初中了进士,但是名次不高,是个同进士,现在还在守选。根据宋朝的惯例,同进士出身要先试官三年,不参加勘磨,也就是耽误三年不能混资历升官。而且苏东坡也知道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能不能撑过三年也不好说。到时候他的几个儿子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