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话谁都不会多说甚底。”

    苏东坡拈着胡须,连连点头。这事儿他的确可以去说,他是天涯镇乃至整个海州的士林领袖嘛!

    现在聚集在云台学宫的苏门弟子就有好几十,这还不包括云台学宫的生员。论起麾下的士子,谁有他多?而且在云台学宫内还有许多特别善于讲道理的博士科弟子——那些人可都是剑不离身、以德服人的……

    “大郎,”苏东坡道,“不过为师也是士大夫,也不赞成让商人和士大夫坐而论道的。”

    武好古笑了起来,“那是,那是,商人怎么能和士大夫平等呢?本朝可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只是……”

    ……

    “子开,你说这何等样人才能算是士大夫啊?”

    海州州衙之内,年初三到访苏东坡和曾肇聊了没几句,就忽然问起了一个让曾肇有点意外的问题了。

    “士大夫者,乃是士人和文官的合称。”

    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曾肇的。曾肇不仅知道士大夫是什么人,还知道士大夫的起源和演进过程。

    而且曾布也大约能猜到苏东坡提问的目的,所以他道:“在春秋战国时,只要有才学德行,能被贵族卿大夫所用,哪怕鸡鸣狗盗,亦可称之为士。

    而卿大夫者,则是天子、诸侯所分封之臣属,担任要职,辅弼君王,并且要纳贡服役。而此时的卿大夫是不分文武的,如圣人之父叔梁纥就是陬邑大夫,其人身高十尺,武力绝伦,性情暴躁,乃是鲁国三虎将之一。此人若是在本朝,是不能位列士大夫的,但是在春秋时期却是鲁国的卿大夫。

    不过本朝的士大夫,必须是书生,必须是文士!”

    实际上宋朝对士大夫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不过宋朝重文轻武,所以有些人就把武官排除在士大夫的序列之外了。孔子他爹若是生在宋朝,自然也不是士大夫了。

    而曾肇将武官排除在士大夫之外,就是要封上商人参政的漏洞。因为商人捐纳一个武官者大有人在……

    “书生?”苏东坡笑了起来,“何等样人才算是书生?”

    “自是读书之人!”曾肇知道苏东坡的问题中藏着陷阱,于是又补充了一句,“至少要上过州学或是有文官的官身,或者参加过一次礼部试者。”

    滴水不漏啊!

    苏东坡笑了起来,今天他和曾肇的谈话的内容当然都同武好古商量过了。

    “云台学宫呢?”苏东坡笑着问,“老夫的云台学宫可是官学啊!”

    “苏门学子,自然是士!”曾肇说,“不过以商人身份入学的学生,必须得过了一次发解试才能算是士。”

    苏东坡笑着:“还是子开周道,那么……子开兄准备甚时候把这个士大夫认定之准则上奏朝廷呢?”

    “上奏?”曾肇一愣。

    这事儿能上奏?朝廷重文轻武是一回事,但是将武官排除出士大夫的序列是另一回事了。

    苏东坡捋着胡须笑道:“过了上元节老夫就要离开海州,先去界河,然后上京,准备在开封府和程正叔论道……到时候就把子开的士大夫之论也拿出来论一论吧。”

    还要公开讨论?

    曾肇眉头皱了起来,看着苏东坡的眼神已经有点不快了。苏东坡这是在抬杠了!

    有些事情就是潜规则,不能说,特别是不能在朝堂上说的。韩琦那句“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汉”谁人不知?但是他也不会在崇政殿问对时说这话啊。韩琦都不会说,曾肇就更不能把这事儿捅到朝堂上去了。

    你要捅上去了,皇帝该怎么回答啊?能说武官不配当士大夫吗?且不说在西北前线打生打死的厮杀汉都是武夫,就是在开封府城内不少亲贵也都挂着武官啊。就连官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