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目光则在小瓶儿和苏影儿两个女孩身上游动着,现在自己和潘巧莲都怀了孕,不可能陪着武大郎了。可大郎身边总没个女人跟着也不合适吧?要不让苏影儿跟着去?

    ……

    “用间……”

    宫城,东府都堂之内,宰相章惇正在听取张商英的报告,听到了武好古提出的设立间谍司,同时向界河市派出大量禁军间谍的建议时,轻轻点了点头。

    “这个法子不错。”章惇捋着胡须,“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武大郎虽是一介吏商武人,却是读通了《孙子兵法》的。”

    “相公,您也觉得这事儿能行?”张商英又问,“那您觉着让谁去主持间谍司为好?”

    “间谍司倒也不急,此事非同小可,”章惇摇摇头,“还是先在兵学司的名目下把间谍招募起来吧。”

    枢密院现在就是十二房二司,其中一个司是刚刚开张的兵学司,若马上再增加一个间谍司显得改革步子过大了。而且间谍司是什么衙门啊?那是同皇城司有点类似的,不过皇城司是对内的,主要在开封府界活动。可间谍司也不一定不能用于大宋内部啊。

    所以这个衙门摆在枢密院下面是很不妥当的,官家恐怕也不会放心……

    张商英道:“张荣僖(张耆)的孙子张叔夜刚刚升了宣奉郎,要回开封府待选了,不如让他做个兵学司博士,把谍报事先管起来吧。”

    张叔夜虽然是,门荫入仕的官儿,不过却是文武双全,又在陕西前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同时因为他是开封将门子,对开封禁军也非常熟悉,完全可以驾驭他们,而且他还是个文资官,完全有资格在枢密院兵学司里面谋个博士的差遣。

    “嗯,”章惇点点头,“这个张叔夜是不错……就是他了,给了兵学司博士,再加个兼管谍报事的差遣。若是能做好了,将来可以替代慕容先生,就是做个北伐的主帅也是合适的。”

    章惇想得倒挺远,已经在琢磨北伐主帅的事情了!不过他可看不上童贯这样的宦官,可章楶这一代阃臣又显得太老,不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后挂帅。而今年三十四岁的张叔夜显然是个合适的人选,他是亦文亦武,又是开封将门子,在陕西的表现也不错。若是能管好兵学司和对辽的谍报工作,将来就是个知己知彼的北伐阃帅了。

    章惇想了想,又说:“北面之事宫中向来是插手的,还是让往来国信所也插一脚谍报事吧。”

    “河北东路转运使司也可以管一点谍报事,”张商英这时又道,“现在河北东路的漕臣就有搜集辽国谍报的责任。”

    章惇点点头,笑道:“那是自然的,等你做了河北东路的漕臣就给加了兼管谍报事的名目,再让界河市舶司也管一点谍报事……谍报事的花销得叫界河市舶司拿出来。”

    这番安排在后世的大特务们看来简直是胡闹,谍报工作保密第一,哪有那么多衙门共管的?这样还怎么保密?不过宋朝就这样,涉及军国要务的事情就是多头管理。对外的谍报事宜,自然不能例外了。

    ……

    “日子定下了?”

    “定下了,九月初五启程,年关前应该能回。”

    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回到了开封府城西厢的武家大宅中,他是来向老爹武诚之报喜(潘巧莲怀孕)的,同时也把自己再次离京的日期告诉了武诚之。

    “家里面和商行的事情都安排妥了?”武诚之问。

    “都妥了。”武好古说,“商行改组在八月底前就能办好,从九月开始,内账房每个月都会给家里一千缗,可够花吗?”

    这一千缗不是用来维持城外梨花别院和武好古、潘巧莲、西门青他们的“小家”开销的,而是给武诚之及城内武家大宅花用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