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论了。

    章理点了点头,“我让凤鸣山和你一起去,再带上3000匹西极马,以贡马的名义而去。”

    “好!事不宜迟,我马上起身出发!”高尧康笑了笑,“且看他如何复古?”

    ……

    就在章理和高尧康在西北灵州密会,商定对宋方略的时候。已经在长安府城内安顿下来的大宋官家赵桓,正背着手,在始建于唐末五代,现在已经非常破旧的城墙上踱着步子。

    一个穿着红色官袍的中年官员跟在他的身后,正滔滔不绝讲述着什么。

    “……陛下,据臣所知,现在的复古党人,是分为武学派和文学派的。武学一派,都是武学宫出身的武官,主张速行复古,强行分配关中土地。文学一派,则是以原本的复古六君子为首,都是文臣。他们主张缓行复古,不可强夺民田。两派人物在出开封府西行的途中就开始争吵,一路吵到此间。现在更是针锋相对,真不知道会不会打起来?”

    向赵桓汇报朝着复古斗争新动向的,正是太宰蔡攸。他和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一起,成了赵桓最相信的臣子了。

    没错,赵桓现在就相信他们俩!最多还有一个掘开黄河大坝的杜充。

    杜充现在官拜京西、河东两路宣抚大使,东京留守,判河南府事。是西宋军队的前敌总指挥,对阵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

    而蔡攸和耿南仲则分别掌握东西二府。

    至于复古君子和复古军人……太凶恶了!赵桓胆子那么小,怎么可能不害怕?

    这两伙人之前搞政变,杀太宰,煽动百姓冲击宣德门,还擅自调动部队陈兵万胜门……简直就是唐朝的藩镇牙兵再世,赵桓相信他们不是脑残了?

    可是赵桓现在也不敢动他们了!

    真是悲催啊!

    本来应该将从中御的大宋官家,现在居然成了没有枪杆子、刀把子的光杆皇上。

    当然了,没有枪杆子、刀把子的还不止赵桓。连一手煽动了开封复古革命的复古君子们,一不小心也把枪杆子、刀把子给丢了。

    跑到长安府的新军军官们现在抱团结党,形成了复古党下的“武学派”,和以复古君子为核心的“文学派”对立。

    而造成两派对立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就是复古变法的进度。

    武学派激进,最好几道大诏就把关中平原的土地都给分了。

    文学派则保守,主张慎重推进均田制……至于如何推进,则需要从长计议。

    当然了,在复古变法进度上的分歧,只是两派对立的原因之一。

    “陛下,”太宰蔡攸叹了口气,“臣还听说,复古党中的武学派还主张武官管军……”

    “武官管军?”赵桓一愣,“现在不是武官在管军?”

    “陛下,他们的意思是要让武官掌管兵部和枢密院……”

    “什么?”赵桓吸了口凉气,回头看着蔡攸,“消息可靠?”

    “应该是可靠的……”蔡攸又是一叹,“武学派的人认为河北、河东战败的主要原因,除了兵力太少,就是武官不能全面掌军。以文御武是不行的……”

    赵桓语气放沉:“那将从中御是不是更不行了?”

    “陛下也听说啦?”蔡攸苦笑着点点头,“的确有这个说法……武学派的人认为宫中不应该以中旨、阵图干预指挥。军事应该全权委托给枢密院和兵部,宫中和宰相只需要决定战和大略。”

    “反了!反了!他们怎么敢……”赵桓也是昏头了。人家当然反了,不反现在做皇帝的还是赵佶,哪有他的份?

    “陛下息怒,息怒啊!”蔡攸连声道,“文学派的人都是反对的……所以现在这事儿还没拿到朝堂上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