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完了……

    想到复古党人,纪忆就有点犯堵。他们的观点不能说不对。抑兼并,均田地,行府兵这些的确是救国良方。

    但是大宋自有国情在此啊!

    国朝一百六十多年就是不抑兼并,就是雇人当兵,就是唯有读书高,就是以文章取士的……这些都是成串的,不能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改革而不触及其他。

    行府兵的事儿早在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时就提过了,但是没有均田,怎么搞府兵?有田的地主都去读书上进,让穷人去自掏腰包当府兵?范仲淹怎么想得出来?还好就是想想,要真做了,大宋早没有了!

    而抑制兼并这事儿王安石都不敢,他也就搞个青苗法抢高利贷的生意,再折腾一下商人罢了。

    触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最根本的利益,呵呵,王安石还不得让人撕碎了?

    至于现在搞这抑兼并,那不是逼着天下士大夫去投靠大周国吗?

    大周又不是秃发左衽的蛮夷,人家也是华夏之邦。大宋的士大夫之所以反对周国,一是因为大周抑制兼并;二是因为大周不开科举。

    而科举和兼并以及募兵制度,其实也是连在一起的……科举保证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垄断官场,而募兵制则将国家的兵源和土地脱钩,使得抑制兼并不再成为国家必须的政策。

    说穿了,不抑兼并就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而募兵制也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所拥有的政权。

    三者根本就是合在一起的!

    复古党人想在保住士大夫政权的前提下,剥夺士大夫最大的利益,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成功?

    看着父亲愁得变成花白了的须发,纪浚眼眶就是雨热,强忍住泪水,“大人,要不您就以退为进,请郡去江南……”

    纪忆一扬手:“你以为请郡就没事了?”他吸了口气,“现在是半步也不能退了。如果能扛住了,我家就是功在社稷……如果扛不住,为父也要在太宰的位置上熬到开封府城破的一天!

    要不然,上台的就不仅仅是何栗,还会有太子!”

    纪浚猛吸了一口气儿,“大人,您说什么?”

    纪忆摆摆手,“别问了,别问了……为父是走不了的!不过可以安排你走!你可以转武资去带兵,为父安排你去徐州!”

    “去徐州?”

    “对!”纪忆点点头,“徐州是个紧要之所,开封一旦有变,你在徐州有个两千兵马就能保全咱家了。”

    “可是,可是现在还来得及吗?”纪浚问,“在京的举子要不了几日就要上书了!”

    “来得及,来得及……为父有安排了!”纪忆咬咬牙,“东贼进入河东的消息传来,为父就安排了后招!”

    正说话间,就看见一个纪忆的侄子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满脸的喜色。看见纪忆就扬起手中的文书,大声地道:“太宰!太宰!太原张宣帅军报,太原大捷!太原大捷!”

    纪忆闻言长出了口气,扭头对儿子道:“张永锡果不负我,他一报捷,我就可以转寰一段时日了,马上安排你出京带兵!

    记住了,无论出了什么事儿,都不能把兵权交出去!如果开封府被围,就迎东海王入徐州!”

    “什么?”纪浚闻言腿肚子一哆嗦,差一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大人,您到底想做什么?”

    纪忆瞪了儿子一眼,“做什么?当然是保命保家了!”

    太原府的捷报也是一种文字的艺术!也就是张孝纯这样既是进士出身,又精通军略的大才能写得出来。

    在捷报上,张大宣帅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三交口保卫战的胜利!那可真是可歌可泣啊,宣帅张孝纯,宣抚司统制刘光世都亲临前线,督战指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