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未必能在将来支撑起整个武家。

    所以武好古必须把武义勇留在身边!

    潘巧莲看了西门青一眼,笑着说:“西周时候的封邦建国,一开始也不过是个城邑。许多封得远一些的国,还和戎狄蛮夷杂处。能够变成国,是不知道多少代艰苦努力的结果。”

    武好古笑着,“信儿是有本事的,一定可以闯出一片天地,而且我这个当爹的也会助他一臂之力。一定挑个好地方给他,再多给些家臣部曲。”

    给儿子的地盘,当然不能差了。南洋都护府下辖的地盘就是首先,不是星州之外的星州半岛(马来半岛)就是爪哇国。这两块地盘上已经有一点中国移民了,而且也建立了城邑港口。

    另外,它们又守在东西方贸易航线附近,虽然不能拦路收费,但也不会受穷。

    武好古顿了顿,又笑道:“好地盘有的是,足够孩子们分的。就算不封出去,咱也有的是钱,总不会让他们受穷吃苦的。”

    “有的是钱?”潘巧莲微微蹙眉,“内账房虽然有点积蓄,可是要支撑起在远海开拓国家的花销,只怕远远不够吧?”

    如果是武义久要去海外建国,内账房的钱肯定是花不完的。

    可武义信……

    武好古明白潘巧莲的那点心思,当下就笑道:“钱不是攒起来的,而是印出来的!只要银币和银行券能通行天下,还怕没有钱吗?无非就是发点债票。信儿有了封国,自然可以发债。咱有了银行券,自可以压低债票的利息。借债拓土就会盈利了。”

    海外殖民地其实也分几种情况,一种是有金山银山的殖民地,不用政府组织,老百姓就自己涌过去了。一种印度阿三型的,国富兵弱,去了就当老爷。还有一种则是美利坚型的,天选之国,但也是蛮荒之地,必须投资开发。这就需要一个能变钱的金融系统支持了。

    ……

    开封府,玉清道德宫。

    一身道装的赵佶,正盘腿坐在一张蒲团上,眯着眼睛听自己昔日的友人,如今的大周共和国执政府左相米友仁解释武好古嫁女的条件。

    “……家师就是怕女儿在开封府受委屈,别无他意。谁不知道大宋的宗室看似高贵,其实就是富贵囚徒。对于寻常的富豪亲贵而言,这等天家富贵也足以让他们心动。可是武家在周国也是一国之主,富贵尊荣虽然不及大宋天家,但也相差不多。而且还没恁多拘束,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潘孝庵和武好文今天也都在玉清道德宫,两人也和赵佶一般,做道士的装扮。等米友仁说完,他们俩就先后开口了。

    潘孝庵道:“陛下,我朝如今连拥兵坐镇一方的节度使都有了,多个实封的王爷又有什么打紧?而且京东商市、朐山县城、郁州岛的地盘并不大,连一州之地都没有。”

    武好文却是不大赞成,只是摇头:“就怕开了先例,日后止不住,封多了,天下就乱了。”

    米友仁笑道:“先例也不是郓王所开,而是交趾郡王所开的。家师还有个建议,在交趾以南大封诸国。赵家一半,武家一半。封上十几个国,行夏君夷民之法,将交趾以南的土地都分封了,只留几个要冲由大宋、大周直辖。这些封国日后便是散掉了,也还是赵、武两家的血脉。”

    “这倒不错……”赵佶点点头,“朕的子嗣颇多,都留在京城也太拥挤了。”

    赵佶现在有18个还存世的儿子,而且他才三十多岁,后妃又多,看着还得继续生儿子。如果能生到70岁,儿子没100也有80个。那么多儿子都封亲王,光是赐第和俸禄就是笔天文数字了。

    以后儿子还要生儿子,孙子还要生重孙子,繁衍上几代说不定就有数千了。这可不是那种远支宗室,而是近支皇族。按照代降的标准,儿子是亲王,孙子是郡王,重孙子还是国公,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