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问殿下躬安。”高拱居于文武两班之首。

    “我躬安。”朱翊钧答。

    “仰窥君颜,臣等斗胆有奏。”高拱又道。

    “奏来。”朱翊钧回。

    内阁、六部、九卿、科道言官再度拜下。

    “伏惟,离重明而继照,既久协乎人心。”

    “迨我大行皇帝,尧仁荡荡,舜德巍巍。听六籍,理万几,每躬亲而不懈。”

    ……

    “敬惟皇太子殿下,聪明首出,仁孝性成。即宜出震以宅师,顾乃撝谦而狥节。”

    ……

    “臣等重惟,神器不可以无主,天位岂容于久虚,伏愿,殿下俾九庙之神灵凭依有在,暨万方之黎庶利赖无疆。”

    朱翊钧面无表情,实际上已经神游天外,完全没听内容。

    用他的话总结就是,隆庆六年,六月初一,大明朝第十三任新帝推举会,在文华殿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

    各界代表以高拱为首,引经据典发表讲话,推举他朱翊钧做这个话事人。

    朱翊钧听罢,露出些许悲伤的神情,用背诵的口吻,一板一眼回复道:“卿等为宗社至计,言益谆切。所闻之余,愈增哀痛,岂忍遽即大位,所请不允。”

    这就是藏拙了,聪明些倒是无妨,却不好显得太过老戏骨,背诵式棒读最是贴合人设。

    “殿下三思!”张居正再劝。

    “心意已决!”朱翊钧态度坚定。

    “如此,社稷不可一日无主,还请殿下以嗣君视政,泯哀痛再登大位。”高仪出列以对。

    “视政可也,余者再议!”朱翊钧退让。

    “再请殿下择日迁乾清宫,以正皇城主位!”群臣顿首。

    “可!着礼部议拟日期。”朱翊钧同意。

    这都是礼部议好的流程,君臣背台词即可,过场走得很是顺利。

    朱翊钧也没有在此时搞大新闻的想法,礼制的形式就是内容,也是自己此时的根基,在没立起别的基本盘之前,不能轻易损坏。

    每一次的辞让都有实际意义所在。

    前次于会极门辞让,众目睽睽,天日昭昭,象征着皇帝驾崩,国定嗣君,带着宣告的意味所在。

    此次在文华殿辞让,皇帝便殿,百官俯首,用流程确认了朱翊钧视政的权责,同时拟定好搬宿舍,正位乾清宫,可谓外朝君臣厘界,内朝上下分位。

    等到下一次,就可以名正言顺受下劝进,称孤道寡了。

    朱翊钧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子,自己如今还是幼童之身,端坐久了多少有些难捱。

    好在没多久,君臣一阵对白,终于是走完了流程。

    而后凑数的军民代表,以及品级不够的官员陆陆续续退了出去,只剩下六部九卿等重臣。

    朱翊钧醒悟,这是要开始议事了。

    劝进凑人头显得人多,但帝国中枢议事,自然不是谁都有这资格的。

    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朱翊钧有心仔细观察,却有两名小黄门搬来一道屏风,放在了御案之前,隔绝了内外视线,让他看不真切。

    他有些无奈地摇摇头,这就是所谓的听政,能听,但不能插嘴。

    刚享受过百官叩首,山呼君上,此时转头发现中枢议事,自己只有参会的资格,不能议事,落差不可谓不大。

    冯保则是站在屏风侧面,交通内外的位置。

    他作为司礼监掌印,位高权重,廷议自然也是有资格议事的。

    朱翊钧对冯保出声问道:“大伴,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