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从中文象形字来看,心上秋谓之愁,犹如宋代词人吴文英曾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从造字形象看,它表示与人的心理有关,即“愁”是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示形式,愁带有秋字,想必与秋天有关,从中国文学史角度讲,尤其是诗词文学中,描写秋景几乎都是为了烘托愁绪做铺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对于自然而言本无二致,但对于寿命有限的人类来说,却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最让人产生忧伤悲凉情绪的是秋天,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词文学上呈现的较为突出,或许是因为古代中国文人所生活在长江以北区域的秋天里,黄叶纷飞,草木凋零,一片枯竭的景象,让文人触景生情容易产生忧伤悲凉的情绪,也即古代文人常言的悲秋,这个惯性可通过刘禹锡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可见一斑。愁本是人心理所表现的抽象情绪,通过结合秋天的景象,将人的抽象心理描绘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即人人都可感受到的“秋天的心情”,也就是秋心准确的表达出愁的深刻内涵,好比辛弃疾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示他自己深刻理解愁滋味后的欲说还休。愁是人类情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凡为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布衣百姓,无不会被愁绪困扰,是人心理活动最为普遍的存在,因此在诗词文学史上常见文人描写愁,甚至劝慰他人莫愁。或许是因为最普遍的心理活动,因此描写它的语言艺术特别丰富,李白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流不尽许多愁,白居易的吴山点点愁,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李煜的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浩瀚的诗词文学里留下了不胜枚举的愁句,且多为人所熟悉。上面列举的几首有关愁的诗句,没有李白的夸张,不及李煜的深邃,难似刘禹锡的浓烈,不像大文学家们习惯将愁描述的像水流一般,却也是各具特色,是诗词中描愁的佳作。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失落时喝酒,得意时喝酒,喝到一定的时段,会有人容易飙出来这句家喻户晓的语句,不过与其合衬的“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流传度逊色许多。这两句出自晚唐诗人罗隐的诗作《自遣》,诗题之意即自己打发排解或发泄自己的情绪,是抒发胸中愤懑的佳句,流传至今则是多用于排解郁闷情绪和忧伤心境的场合。罗隐的大意是在描写得失之间的心态,得到时就欢快的大声高歌一曲,失去了也不必感到很难过,愁眉苦脸或者埋怨悔恨也改变不了什么,今天有酒就喝到它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愁绪就等到明日再说,这首诗前两句显得平和略带点积极感,后两句则显得消极颓废,前两句则是凝练的描述了人面对欢喜忧愁的精神面貌,得时高兴到手舞足蹈,失去时愁眉苦脸,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写作此诗时告诉自己面对欢喜忧愁应持有的心态。前两句“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失去的时候就由他去,虽然这世界存在很多的仇恨烦恼,我们照样可以乐悠悠的生活,不必把这一切放在心上,诗人罗隐能道出这样的语句,想必是他对现实有点绝望之感,在他看来,奋斗很多时候都是徒然的,努力科考十次还是照样落榜。后两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用很多重复的字眼,表达出的心境看似旷达而实际上是非常的消沉,不过今日有酒就借酒浇愁喝它个大醉,明天有愁那就明天再说,看上去非常消极颓废,但对于承受巨大社会压力的人们来说,的确也是一个消解自身压力的方式,因此我们常有借酒消愁的做法。借酒消愁是人们常有的习性,因此日常生活中常见喝闷酒的情形,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李白更是说到举杯消愁愁更愁,罗隐的这首七言绝句同是借酒消愁诗,不过从李白和罗隐的诗句来看,愁是无法借酒消除的,从罗隐这首诗看来,所谓的解忧也只是“今朝”的排解而已,面对人世间纷繁的忧患与失意,不管是罗隐抑或李白,皆无以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