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唐宋以降,评说诗词的学者众多及专著颇多,发表于20世纪初的《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评价著作,成为晚清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著作内容虽不多,但其精简凝练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有奉为诗词鉴赏的圭臬倾向,是有益于人们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佳作,更是喜好诗词文学的朋友不可不读的上乘之作。尽管《人间词话》独树一帜,但是它依然在诗词评论的大框架下,必然是在传袭已久的诗词评价体系基础上而作的论述,因此可以见到很多前朝文学家们的诗词评价论点,对糟粕的论点进行批评,对精华的论述继承发展。王国维主要人生经历处于清朝末期,即西学东进的时代,此时的文学大师无不冲破古老东方文化的藩篱,接收西进的欧美文化和美学思想,这部《人间词话》便是王国维结合泰西美学思想,以另辟蹊径的目光对中国古典文学所作的新解。

    作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始于清朝终于民国,身为汉族人的他,并未像同时代的文学巨匠一样迅速转变身份,或许是因为他得到了清逊帝宣统皇帝溥仪的青睐并在南书房行走,他喜欢以清朝遗民的身份自居。尽管溥仪是逊位的皇帝,但是其尊荣的身份在,因此在皇帝南书房行走,陪伴溥仪读书是份尊荣的职业,后来宣统皇帝被军阀驱逐出紫荆城,王国维引以为耻,更为让人伤心的可能是失去了南书房行走、伴逊位天子读书的尊贵职业。学问精深的王国维,倒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王国维后来进入新成立的清华大学任教,是与梁启超、陈寅恪等齐名的国学导师,桃李门生和弟子遍充文史界,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古典诗词文学的研究,他著作甚丰,在教育、美学及古典戏曲等领域均有深厚的造诣,留下过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自是民国时期国学大师中响当当的人物。

    首次听到王国维这个学者,还是大学同学提及他的《人间词话》这本书而得知,依稀记得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诵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时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当时就没听说过王国维这个人,直至多年后偶然想起欣赏诗词时,想到《人间词话》来,于是开始细细品读这部著作。第一次读这部著作时,对于语言功底肤浅的自己来讲,瞬间被其文字功底所折服,其语言虽短但用词精炼简洁,评价用语达到了入木三分的效果,认真细读之后,甚是感觉自身文学素养有所提高,也顺势提升了诗词鉴赏能力。第二次再读《人间词话》时,观感并不佳,乃至无法入读,于是明白到,品读文学作品是需要心境的,要看自己的心境是否可与文学索要表达的情感相向,其次鉴赏古典文学,也是需要融合自己境遇的。

    王国维不仅是国学大师,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创作出一些优秀的词作,如《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和《采桑子》,其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和“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便是他的名句。他的词作成就也意指在境界上进行开拓创新,王国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学理论便也是词作的境界说,他在《人间词话》中所着力强调的境界分为三种,分别引用了宋代词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境界说在著作的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三境界用语分别出自北宋太平宰相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人柳永的《凤栖梧》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想要理解王国维的境界说,需要深入赏析这三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注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