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人的一辈子很短。

    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很难很难。

    但人的一辈子也可以很长。

    如果没有一件真正的事可以做,就会觉得光阴难熬。不如不活。

    所以话说回来——

    谢慈君现在已经能把相机摆弄得很熟练了。

    她倒不像是对门的邻居老大爷,退休后成了相机发烧友,对各种摄影器材如数家珍,光花镜头上的钱就足够在老家买套房子。

    但她很擅长去用镜头捕捉记录生活中的细节美。

    游略从前基本不看朋友圈,谢姥姥谢姥爷也是。

    但因为谢慈君每天都会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他们现在竟然也养成了每天都翻下朋友圈的好习惯。

    谢慈君很少写文字,不过照片都是最大限度的九宫格数量。

    雾蒙蒙的雨后空山,热气腾腾的梅菜烧饼,沪上泛舟钓鱼的道士,牵着气球卖花的老太……

    普通的日常内容,总能让看的人感受到一种很新鲜的生机。

    游略也问过母亲,她明明不是热衷于分享的人,为什么有兴致天天发朋友圈。

    母亲的回答是:她个人微信的好友太少了。

    少到真的需要在这个圈子里好好去分享。

    因为工作上的合作方多且杂,谢慈君申请了一个工作微信,大部分时间门都是助理在管。

    她私人的微信号内,联系人就只有那么小几十个,甚至其中一半可能都是游略的老师和同学。

    而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几位联系人——游略天天在学校上课,分身乏术;谢姥姥谢姥爷虽然退休了,却因为年纪大没办法四处乱跑。

    于是大家见面的机会就变得很珍贵。

    每天像做任务一样和家里人聊天报平安,有时候会是件很令人烦恼的事。

    与之相比,分享照片就简单许多。

    也能让两位记挂她的老人最直观地了解到:闺女今天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心情怎么样。

    并且给闺女打电话时都有许多延伸话题可以聊。

    不至于天天都在问“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啊?”、“我们身体还不错”、“记得穿多点吃好点睡足点”。

    所以,尽管谢慈君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工作,她跟谢姥姥谢姥爷的关系还是处得挺亲近挺融洽的。

    反倒是刘君,经常回娘家。

    并且自打三年前谢慈君被找到后,她回得更加频繁了。

    结果次次都被谢姥姥拉着热情分享谢慈君拍的照片,生怕她不知道自己的亲闺女过得有多自由多潇洒多快乐。

    刘君女士每次都是满腹算计地来,满肚子怒气地离开。

    关键她还没有谢慈君的微信,私人号和工作号都没有。

    ——三年前她拉下脸申请过一次,对方没通过。

    刘君女士像抓到把柄一般阴阳怪气地跟谢姥爷倾诉。

    谢姥爷叹口气:“没事,反正你们也不常见,就当远方亲戚那样处着吧。”

    哈?什么叫远方亲戚这那样处着??

    她就知道!亲生女儿一回来,这个家就根本没有她的位置了。

    刘君女士当天回到自己家后就摔了套昂贵的盘子,又跟儿子抱怨了很久——因为丈夫非常看重跟谢家的姻亲关系,她在丈夫面前是不敢这样“直言不讳”的。

    她满心以为儿子会理解自己,没想到向卿云直接不耐烦地回了句:“妈,你现在的生活到底有哪里不好?就不能不管谢阿姨吗?”

    刘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卿云,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