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实际在应试教育的大框架里,江海一直觉得——

    阅读理解是个特别恐怖的东西。

    这就类比于鲁迅先生,在文章《秋夜》里,曾经写下过这样一句话——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江海是觉着,作家本人在写这些文章细节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

    大概率就只是随性而为。

    但阅读理解,偏偏就是要抓住这些繁枝缛节,进行复杂而又深刻的衍生,就比方说——

    提问: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作者在此处特意突出两颗枣树,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海当时在考场上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沉思良久,非常认真的思考出了两种可能。

    第一种:

    鲁迅先生家门口真的有两颗枣树,

    他这样写,或许真的是在隐喻表述某种不可描述的情感。

    第二种,也是江海觉得最有可能的一种——

    他是在水字数!

    但凡是了解一点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当时那个年代,杂志社都是按字数付稿费的。

    一种表达方式是:

    【我家门口有两颗枣树。】

    另一种表达方式是:

    【我家门口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任谁都能数的出来,是第二种表达方式写的字数更多,写的更多,能拿到的稿费自然也就更多。

    当江海提笔在试卷上写下答案——

    【鲁迅先生是在水字数骗稿费......】

    毫不意外,江海直接就被老师判定成了挂科,直接就不及格。

    如今,又再次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关键现在这篇文章——

    还真就属于是江海自己写的!

    你要问他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

    那江海就只能回答......

    “因为我家的窗帘,它本来就是蓝色的啊!”

    当江海在课堂之上,完完整整地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

    “我家的窗帘本身就是蓝色的,我当时在写的时候,真没想那么多......”

    没有片刻犹豫,下一刻,迎来的就是王老师的疾风骤雨:

    “故意扰乱课堂秩序?”

    “江海,你给我滚......”

    ......

    早晨九点钟,朗朗读书声。

    一位身材臃肿的胖子,和一位体格略显削瘦的年轻人,漫步在校园里的林荫道。

    “不是......”胖子杨伟一脸的委屈,很明显,他明显就不服气,“明明是你故意扰乱课堂秩序,为什么一起被赶出来的——

    “却是我们两個人?”

    这一早上,他啥都没干,净坐在座位上哀悼他逝去的爱情。

    他都没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个事。

    不一会儿,他身旁的江海站了起来。

    不一会儿,江海被站在讲台上的老王怒斥。

    又过了一会儿,他就发现,在众目睽睽之下——

    他和江海一起被老王给赶出来了.....

    “我简直是比窦娥还冤啊......”

    “行了,别他妈矫情了......”

    江海从兜里掏了支烟出来,叼在嘴上,漫无目的在校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