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突然问道:“那先生觉得……当今太子如何?你觉得他这一代能压得住诸位藩王吗?”

    杨炎并没有注意到朱标眼底一闪而过的紧张,道:“当今太子很好,他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储君,有他在,大明的国运至少能更上一截。”

    闻言,朱标暗暗的出了一口气。

    他其实相当在意杨炎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他尊重杨炎,就像刚刚杨炎说的几个问题,都让他茅塞顿开,思想瞬间如醍醐灌顶一般通透顺畅,所以愈是这样,他就愈在乎杨炎的评价。

    和杨炎认识这么久,他也没有问过这个问题,现在既然说到大明的后代君王,他也就顺势问了出来。

    没想到杨先生对他的评价这么高。

    朱标心中都难免有些得意。

    然而还没等他得意多久,便见杨炎又喝了一口酒后,轻叹道:“只是……”

    “只是什么?”

    见杨炎欲言又止,朱标忍不住追问道。

    杨炎其实想说,其实当朝的太子,压根就活不到登上皇位的那一天。

    只不过他突然又不想说了。

    因为这是未来的事情,说了也是无凭无据,再说了他也不认识朱标,现在的他只想着,早日秋后问斩,早日回到原来的世界。

    在这段时间里,就和这个勋贵之后黄子顺吹吹牛逼,这样一来,黄子顺至少能确保他在狱中等死的这段时间里不至于受苦。

    而他也乐于与黄子顺这样的有教养有不错学识的人交谈,顺便教他一些东西,以打发狱中的无聊时光。

    不过他被斩首之后,真的能够回到原来世界吗?

    当时脑海中是出现了系统的声音。

    但在那以后,无论杨炎怎么呼唤,系统都不再出现,真的是系统的声音,还是自己的幻听?杨炎甚至都不能确定。

    所以,别说是朱标的未来了,就是他自己的未来,他也没有底。

    杨炎通过牢房的小小窗户望了一眼外面,悠悠感叹道:“只是……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啊!”

    朱标深以为然的点头。

    随后,朱标又问道:“那按照先生的意思,皇上的封王戍边之策,仍旧没有解决得了藩王作乱的隐患?”

    “不错。”

    杨炎点头道:“但是,如果我没有猜错,当今圣上其实也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朱标疑惑道:“此话怎讲?”

    杨炎道:“刚刚说过,洪武皇帝坚决推动封王戍边之策,主要原因是他煞费苦心部下的三道防线,北能共制蛮夷,南能互相牵制,防止叛乱,但是大明的后世子孙不见得能贯彻他的战略,一旦他的战略体系遭到破坏,那么封王戍边将会隐患重重,甚至会再次重演历史上藩王作乱的情形。”

    “但是,相较于外臣和交兵悍将的威胁,洪武皇帝宁愿军权掌握在各大藩王的手上,因为即使有朝一日,藩王叛乱了,最不济……这天下至少还是姓朱的!”

    “这是最坏的情况,也是洪武皇帝的底线!”

    话音落地,朱标豁然开朗,眼眸放光,而一墙之隔的朱元璋再一次怔住了,呼吸都下意识的加重了几分。

    封王戍边的一系列战略,确实是他翻阅无数历史,苦思冥想所得。

    如果大明的后世子孙足够英明,坚决贯彻他的战略,他相信能够达到他理想中的那样,北可御敌,南可防乱。

    但就像杨炎说的那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他可以考虑得了一切外在的因素,但是考虑不了未来继承者的品质,一旦有昏庸的继承者,那么他的战略就很有可能被破坏。

    在杨炎说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