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元末烽烟并起,若同僚战死,官收养其女,为其择一门亲事,也算恩。

    再者,女和养女也些微区别。民间养女,皆是小接到家中养大,除了少数真心疼爱,视若己出的,是为给儿子当童养媳,抑或送给达官显贵攀附。

    扬州瘦马说起来,也都是养女。

    女则不然,若是入家谱的子女,今后可以获得部分继承权,太监的子是这么接收财产的。

    不过,女也好,养女也罢,无论哪一种都好的,都不好的。清朝皇帝养女一封公主,太监女也磋磨。

    干儿子、干女儿的待遇,取决于收养者的品『性』,以及是否被宗族承认。

    晏鸿欲收程丹若为女,自然不是入族谱的那种,不过是给一个礼法的身份,维护她的名誉罢了。

    谢玄英一想,这也未尝不可:“如此便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再想想,今事,怕是下都知道了,与其叫底下的当谈资,不如尽快落实身份,以免夜长梦,便亲自邀程丹若过来。

    晏鸿和气道:“程姑娘,昔年天心寺,亏你援手,此次又安顿下,辛劳颇。”

    程丹若忙说:“老先言重了,这不算什么,换做旁亦会如此。”

    她不居功自傲,无疑更讨喜欢。晏鸿真心实意地说:“你我也算缘,可巧老朽膝下二子,不曾个女孩儿,倒叫我与夫时常惋惜。”

    程丹若听出话音,疑『惑』顿。

    “我夫病痛缠身,此怕再无弄瓦喜。”晏鸿此话倒也非托词,确实深感惋惜,“你若不介意老朽年迈,便认我做个父如何?”

    预测成真,程丹若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她尽心尽力,一半是医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一半确功利的目的,希望能够交好他,为将来铺路。

    可她想象中的感激,是给钱,是提拔,是帮她落户。

    不是当她爸爸。

    不过,联想到今的乌龙,程丹若少些明悟,说道:“老先厚爱,本不该辞,是我出身微寒,才疏学浅,怕是负老先的期望。”

    这是惯例的谦辞,无当真。她顿了顿,又道:“再者,清者自清,我自问未做过违心事,何必理会他捕风捉影的臆想?”

    晏鸿不由讶然,仔细打量着她的神『色』。

    程丹若脸没诚惶诚恐的惊喜,也非矜持的谦辞,而是货真价实的困『惑』。她的拒绝发自肺腑,毫无矫饰。

    这……他抚须沉『吟』,竟也不知如何是好。

    总不能『逼』家当自己女儿吧?

    “咳。”谢玄英突然开口,“天『色』已晚,老师久病未愈,应当早些歇息。”

    台阶一给,程丹若和晏鸿非常配合地演下去。

    “谢公子说的是,老先早些安寝为好。”

    “三郎,送一送程姑娘。”

    两个年轻挪步到外面说话。

    晏鸿一边脱鞋泡脚,一边竖起耳朵听。

    谢玄英先说明了接下来的路线,说要去金陵再北。

    程丹若应:“知道了,谢告知。”

    谢玄英这才说,接下来一段时她都要与他师一道,时间太长,恐为说闲话,于她名声碍。

    所以,现下三个法子:将她暂时托付于师兄林新,他携夫任,方便照顾女眷,等到时机合适,再送她进京;抑或是送她返回松江,等到陈家回京述职,再去陈府接她。

    第三个办法,他没说,显然是女的名分。

    程丹若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

    她做了什么,居然名声碍了?既没和男私会,也没落水被救,更没和谁交换定情信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