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亮晶晶的,好似阳光的碎片。

    他推开门,看见一个模糊的女人。

    她张嘴说话,赤硕却一个字都听不懂。

    血泪从她脸上淌下来,她伸出手,扑过来抓他。

    赤硕想跑,身体却无法动弹,眼睁睁地看着她靠近,再靠近——

    --

    程丹若回到了安顺。

    鲁郎中还没回来,新上任的夫子金仕达向她回禀了一个好消息:她不在的时候,四个宁寨的人又下山进行了一次交易,看病的人也变多了。

    而宁谷和宁溪的寨主,想再见她一次。

    程丹若道:“可以,过个日吧。”她这两天得先做青霉素。

    金仕达点点头,但没打住话题。作为军师,他得表现一下自己的能耐:“眼下秋收已经结束,此时专程来寻夫人,怕是打上了药材的主意。”

    程丹若笑了。

    她搞义诊、收药材,不仅是为了恢复经济,安抚人心,更是请君入瓮——汉人提的生意,他们谨慎起见,未必会应,可自己想到的就不一样了,会更积极得去促成。

    金仕达见她笑,心里有数了,由衷敬佩道:“夫人高明,黔地深山多水,草木丰盛,很适合栽培药材。”

    “适合是一回事,”程丹若却叹口气,中肯道,“能不能做好是另一回事了。”

    以贵州的条件,最适合的是旅游业,但古代等于做梦,其次是租地放服务器,也做梦,下一个是发掘矿产,继续做梦。

    唯一可实现的依旧是农业。

    粮食不成,蔬菜倒是气候合宜,可老百姓谁家没有三亩菜地,她在京城吃菜都有庄子专门供应,哪里需要到外头买?

    有市场且条件跟得上的,只有中药材的栽培种植。

    药材和其他瓜果蔬菜不同,苹果好不好吃,都只是水果,药材好不好却关乎到药性好坏,很考验气候和土地。

    且中药需要炮制,炮制后的半成品或成品适合长途运输,储存运输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但这不意味着好做。

    怎么利用土地,既能栽培药材,还不妨碍粮食?怎么照顾药材,免于虫害?怎么采摘不同的药材,最大程度保留药性?

    “要付之行动,困难重重。”程丹若问,“你可有良策?”

    金仕达早就想过,不紧不慢道:“在下认为,可与贵州各商铺联合,就如夫人在大同时所做的,成立一家新的商号,专管收购药材。”

    “还有呢?”

    “夷民不知教化,可令人教习文字,传授道理。”金仕达道,“本地儒生多贫苦之辈,若夫人愿予束脩,想来他们不介意留下讲学。”

    程丹若问:“你觉得清平书院的学子如何?”

    “清平书院为心学子弟,再合适不过。”金仕达赞不绝口。

    昔年阳明先生在龙场驿讲学,不少听课的学生就是夷民,有这桩前因在,有的是人愿意效仿先贤,也不会有人对此有任何意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她话锋一转,切入正题:“那教化和药铺又有何关系?”

    金仕达早有对策,回答道:“不妨以药铺的名义创办义学,资助学子赶考。”

    本地商号资助举人进京赶考是司空见惯的事儿,毕竟离进士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压中,今后自有照拂的地方——宝源号之所以能和崔阁老搭上,就是当年鲍老爷子风险投资成功,结下了缘分。

    “这是个好主意。”程丹若不吝肯定,但道,“药材生意没那么容易做,你也瞧见了,从苗人手里收购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数量也不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