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很满意,一字不改,当天就送去京城。

    运气很“好”,奏折才到没多久,内容流了出去。

    崔阁老得知,已经是第一天了。他看完内容,叹口气,和心腹说:“写信给韬之,让他自请离去吧。”

    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呢?

    主要还是江御史的文章写太犀利了。

    他先回顾了互市的来龙去脉,表示这事就是毛巡抚先起的头,他为啥这么上心,因为收了鞑靼的贿赂。

    而这么做,绝对是他狼子野心,本来大家对鞑靼的经济封锁已经击溃敌人,可毛巡抚养寇自重,生怕胡人完蛋了,他就没有额外发财的来路,所以,与鞑靼一拍即合,要求开互市缓和。

    此外,他和胡人有勾结的另一个证据,就是每次胡人来过,他就要请朝廷赈灾拨款,但英明的蔡尚书已经发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灾害。

    这证明什么?证明他和胡人是约定好的,那边故意过来晃一圈,方便毛巡抚挖国库的钱,充实自己的腰包啊!

    作为回报,他就放任山西的商人和胡人做生意,给他们提供盐茶,故而民间走私不绝,官兵围剿次次失败。

    内奸,毛巡抚就是大夏最大的奸臣!

    不得不说,狠还是言官狠。

    蔡尚书只是想干点事,充实一下国库,所以才□□巡抚吐出贿赂。

    可江御史完全就是要让他去死。

    互市真的是毛巡抚开的头。

    毛巡抚真的收了玉环。

    十万两亏空,他也真的贪墨了。

    他和盐商的来往……也不是编造。

    事实确凿,理由和关联已经不再重要了。

    好在崔阁老提醒及时,皇帝刚派人把他关进大牢,他的请罪折就递了上去。

    他自辩,并未和鞑靼有勾结,恳求开启互市,是不忍见百姓再遭兵祸,不过他确实有失察之罪,没有及时催促底下的人收回欠款,但那是不忍百姓刚过上好日子就要还钱。

    解释了一大堆,最后表示,臣能力有限,但十万两银子我没贪,现在就还,恳求宽大处理。

    皇帝将信将疑。

    这时,石大伴出来说话了。他说,毛巡抚身为文官,和鞑靼勾结没有好处,又不能得军功,最多是收了贿赂,为他们说好话罢了,罪不至死。

    曹次辅也说,说目前来看,夏朝在互市中也能获益,并不亏,以此认定毛巡抚私通外敌,未免捕风捉影。

    这话也有道理,但不管干了还是没干,嫌疑摆在那,毛巡抚是不可能再继续当山西巡抚了。

    于是,皇帝大笔一挥,让他滚去云南顺宁府当知府。

    前任知府刚挂,正缺人呢。

    毛巡抚差点在狱中喷血。去云贵当知府,不如罢官回家,扬州人杰地灵,提前养老也不错。

    云南呢?这是流放充军的地方啊!

    尤其这两年,云贵战事频发,土司时常叛乱,文官的人身安全完全无法保障。

    可他不敢违抗,贬官总比真流放好,说不定还能回来呢。

    --

    七月末,毛巡抚被贬云南。

    因暂无战事,一时没有派新任巡抚接班,由布政使和按察使执掌应有职责。

    如此,昌顺号只花了五千两银子,就避免了倾覆之祸,且间接交好了新上位的郭布政使,不算太亏。

    事情似乎太平了。

    “只是贬官啊。”程丹若有一点不满意,毛略这么贪,继续当知府,肯定还会继续剥削百姓。

    但谢玄英说:“石大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