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出过两趟门。她娘想求许夫人也带上她。许夫人只笑笑让她多学学规矩。她娘便求许夫人给她找个教引的嬷嬷。许夫人又道好的嬷嬷哪里说有就有的,要等机缘。一个个软钉子半点错都挑不出。她娘当面也只能陪着小心,回到浅秋院就暗暗生闷气抹泪。

    她并不想嫁人,倒不着急,只是看她娘这样,心里也怪难受的。越发决心要给她娘脱了奴籍,以后再不用对着许夫人低声下气。

    转眼便到了七月初。

    这日一早,锦鱼母女梳洗完毕,吃过早饭,又按例去给许夫人请安。

    进了梢间,就见许夫人穿了一件月白绡纱衫子,坐在竹榻上。身边紧挨着四姑娘锦心。

    锦心挽着双垂环的发髻,扎着珍珠箍,一粒粒东珠都莲米般大小。身上是件紫水晶色薄纱半臂,下头一条耦合色绉纱拖地裙,清新美丽如晨雾中半开的荷花。

    后头左右各立着一个小丫头,正用绢团扇轻轻地朝她们母女扇着风。

    楼氏母女一左一右,早已经坐在下首,满脸小心地陪着笑。见她们来了,只嘴上招呼一声,都懒得起身见礼。

    她们这样无礼,也不是第一回。她跟她娘都不想惹事,便只当不在意,进去请了安,坐在比楼氏母女更下首的地方。

    一时寒暄完毕,就听锦心道:“因老太太的身子不好,咱们家的习俗,七月半定要全家到五丈河上放河灯。济孤魂,看焰口,悼先祖,为老太太祈福。时才我跟母亲议论,咱们家年年两艘船都挤不下。今年若临时再加上五妹妹,怕是要挤得转不开身。”说完,便拿一双杏眼水亮亮地看着锦鱼。

    锦鱼默默看着锦心。她跟她娘被撵出家,说来都是因为这位四姐姐。

    当初她娘跟景阳侯夫人前后脚有了身孕。

    结果景阳侯夫人早三日生下了锦心。

    她落地的时候,全府上下都忙着给锦心做洗三。她娘身边只有一个没经过事的贴身小丫头,也就是梅姨。

    她娘跟梅姨抱头痛哭,手忙脚乱,以为这鬼门关是过不去了。

    好在她是个孝顺有福的,没难为她娘,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落了地。

    她爹过了几日才知道又多了一个女儿,来看她娘。

    她娘自然满腹委屈辛酸,忍不住抱怨,说她虽是庶出,也是侯爷的女儿,出生时,身边没个人,连洗三礼也没有办,让她爹定要办一个与锦心一般热闹的百日作为补偿。

    她爹却当场黑了脸,说她娘嫡庶不分,心比天高。

    两人便吵了起来,一怒之下,她爹就把她娘跟她赶出了府。

    而锦心却是许夫人的小女儿,府里最尊贵的姑娘。据豆绿打听来的闲言碎语,许夫人自不必说,便是老太太跟侯爷,也是把锦心当眼珠子疼。

    她回来后,锦心对她的态度一直高傲冷淡,跟锦柔倒算是有说有笑。她从没放在心上。

    可七月半这样全家出动的场合,也不想带她,未免有点欺人太甚。

    不过若单她自己,她还懒得跟她们凑热闹呢,又不是没去过。只是她把目光转向她娘,就见她娘微垂着头,欺霜塞雪的脸孔一片惨淡,眼眶里微微有晶莹闪动。

    她便忍不住道:“这事有何难的?我自己出钱,租一条西瓜扁跟在你们大船后头便是了。”

    “这怎么成?叫人知道堂堂景阳侯府的小姐,坐条破船,传出去不成了咱们家的笑话?”锦心还没说话,锦柔抢先抢白道。

    锦鱼红唇微勾:“我船上只挂洛阳庄的旗,谁知道我是景阳侯府的人?”

    洛阳庄其实本名叫三福庄,只是因为牡丹花出了名,牡丹又叫洛阳花,因此京中人只管它叫洛阳庄。知道庄子本名的人倒没几个,更别说了解洛阳庄跟景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