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教过这个。

    孩子还小,随他喊去。

    刘彻也没在意这个,招手让霍善到太子边上坐下,笑道:“你已经是个封了侯的大孩子了,不能再黏着你爹。”

    太子刘据早就听说刘彻给霍善封了个朝阳侯,这会儿听见刘彻这么一打趣又忍不住看向霍善。

    霍善一听刘彻说自己已经是个大孩子,马上骄傲地挣开霍去病的手坐到太子刘据旁边的空位上去,还把小背脊挺得笔直。

    太子刘据见状也觉有趣,瞥见他卖力抱着份竹简,便问道:“你还带着书进宫?”

    霍善听后觉得他太子表叔想看《寄生虫图谱》,决定秉承着就近原则先给刘据开展科普小课堂。

    他大方地展开自己辛辛苦苦抱进宫来的竹简,用他圆圆短短的指头点着一号寄生虫的画像给刘据讲解起来——

    看到没有!

    这是姜片虫!

    圆圆扁扁的,像切开的姜片!

    它其实是红色哦,医官一般把它叫赤虫,要是肚子里长了很多很多,可以用药催他们把满肚子的虫子和虫卵吐出来。我跟你讲,吐出来的虫子很多都还会动哩!

    霍善绘声绘色地给刘据讲解自己亲眼所见的场景,一点都没因为不能提陈登的名字和身份而影响发挥。

    太子刘据:?????

    旁听的刘彻几人:?????

    其实吧,你小子不必讲解得这么活灵活现。

    等听霍善详细介绍这些寄生虫病多发于哪些地区、可能怎么感染人体以及怎么防治,刘彻和卫青的神色都慢慢认真起来。

    尤其是卫青,他常年带兵打仗,行军途中士兵们遇到什么水就喝什么水,猎到什么肉就吃什么肉,长途跋涉过程中病倒的士兵也不算少。

    霍善所说的这些防治之法与其说是防寄生虫,倒不如说是防大部分致病的外邪。

    只是行军过程中可能没法一一做到罢了。

    不过能小心还是小心些为好,毕竟军队中这么多人扎堆,一定闹起疫病来可不是小事。

    唯一一个听得满面惊恐的,可能就是太子刘据了。

    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为什么他一个十岁小孩要听这些!

    可看到才三四岁大的霍善讲得头头是道,他又只能强作镇定地正襟危坐,不愿意自己连个三岁小娃娃都比不过。

    刘彻耐心听完霍善的科普小课堂,才问出那个已经被问及好几次的问题:“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霍善答得掷地有声:“东方叔父!”

    刘彻心道,好你个东方朔,平时让你认点东西你推三阻四,每次都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居然教个三岁奶娃教得这么细致。

    不过即使有人教过,霍善能说得这般伶俐也是极其难得的。

    别说三岁了,换个二三十岁的人来到御前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口才。

    怕是一开口就结结巴巴。

    刘彻让霍善把竹简拿给他瞧瞧。

    霍善便抱着竹简跑到刘彻边上展开给他看。

    刘彻往上头扫了几眼,又问:“这是谁给写的?”

    他记得东方朔的字不长这样。

    霍善道:“我叔给我写的!”

    霍去病在旁补充:“他说的是阿光。”

    别看霍善才刚回京,目前他能喊叔的人已经见过好几个了。

    刘彻记得霍光,霍去病给这个弟弟谋了个郎官差使来着。他颔首夸道:“字写得不错。”

    霍去病生父是小吏出身,在汉代当小吏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