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婶心里头叹,她能帮着挑孩子也知道些内情,年年大祭三夫人都不来,偶有一回是姨娘跟来,九婶一看就知那姨娘是个绵里针。

    偏男人们个个都跟瞎了眼似的看不出。

    江南民宅再大,几步路也到了后厅,后厅里一个大孩子正领着个小孩子出来。

    小男孩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小脸圆墩墩,抬头看见朝华,咧开了嘴颠颠跑过来。

    那个大孩子在后面张开手,护着他不让他跌倒。

    朝华一弯腰把保哥儿抱了起来:“保哥儿还记得我呢?”

    这个小名是大伯母给起的。

    保哥儿咧开嘴笑,大眼睛一弯,小米粒似的牙全咧给朝华看,他把脸靠在朝华的肩窝里,轻轻叫她:“姐姐。”

    九婶哈哈笑了:“三姑娘再听听他第二句要说什么?”

    保哥儿第二句说:“糕糕。”

    甘棠芸苓全都笑出声来,芸苓赶紧打开了点心盒子:“来的时候姑娘就吩咐过厨房只要蒸得又香又软的糕点,就怕硬糕饼保哥儿咬不动。”

    九婶直笑:“咬不动?你们是没瞧见他吃肉那个劲儿,什么咬不动!”

    九婶嘴上说笑,心里却叹,保哥儿爹死娘改嫁,叔叔一家自个都有四个孩子要养活,哪能顾得上他。

    原来滚在地里跟泥猴子似的,饿起来见什么不啃两口,这会儿吃个糕都要软的了。

    保哥儿从朝华身上扭下来,一把他放到地上,他先是拱起作揖道谢,跟着才伸手要拿糕点。

    等看见是芸苓拿给他,他把手往身后一背。

    他刚来的时候,身上的衣服滚得瞧不出颜色,头发油得打两回皂角才起沫子,芸苓那会儿还以为是村里来了小叫花子。

    这句被保哥儿听到心里了,回回看见芸苓就要噘嘴。

    朝华笑出声来。

    芸苓直跌脚:“这都多少回了,保哥儿记性也太好了!”她那也是没法子啊!姑娘一见他就要抱他,谁知道那会儿他头上身上有没有跳蚤,万一跳到姑娘的身上怎么办?

    就说了那一句,记了小半年!

    芸苓把千层糕端给保哥儿:“这虎头帽子虎头鞋都我给你做的呢!”

    保哥儿摸摸帽子,两手伸出去,一手捏着一块糕,自己吃一块,转身四处找了一圈,把另一块塞到刚才牵他手的大孩子手里。

    那个大孩子先是看九婶,见九婶点头,他也没吃,望着糕吞了吞口水,用洗得褪色的干净布帕子把糕点包了起来。

    朝华问:“那是?”

    “是阿大。”九婶叹口气,“今年十岁了,这孩子读书上头极聪明的。”

    也是因为年纪太大了,才没列进过继的单子里。

    “有了后娘,前房儿女日子就难过,他底下还有个妹妹是他娘亲生的,后娘过门又生了两个小子,原说要送他去镇上当学徒的,他求过来才留他先干干杂活。”

    朝华眉心蹙起。

    容家虽是大族,也各有高低贫富。

    但余杭自古富庶,寿昌县又出珠出米出丝,又接连几个丰年,再贫也不至于没有营生。

    何况年年容家都会给族中一大笔的银子用于抚贫济孤和子弟读书,这孩子既然读书聪明怎么要送去当学徒?

    九婶长叹一声:“他后娘说了,就算他将来考了举,那也是给亲娘请诰命,不如到外头做活,帮补家用。”

    这更是胡言,出去学徒只是家里少一份嚼口,不说几年能出师,就算学出了师,头三年赚的钱也得奉给师傅。

    乡间十岁大的孩子已经很能顶事,这会儿送出去当学徒,不过是为着磋磨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