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都给扯掉了,转天要是有别家人敢到自家亲眷的果园来搞小动作,照样撸袖子上去帮着打架,否则,‘吃里扒外’,在村子里就别过了!谁也不敢和这样的人往来!

    “依我说,可以试一下的,就种在咱们后院,也不要多,先来两株,我们后头依着山,本来少人迹,若是种得好了,还能教会邻里,我们这几户人家都种起来了,彼此守望着相帮,就算有人要弄鬼,过了丁字路口也就遭发觉了。”

    这是家里人丁少的农户,思量后打算采用的策略,“便是我们种不多,有了经验,未必不能做半个田师傅呢?你看大妞,瘦瘦小小的,还瘸了一只脚,来说亲的那都是什么人家!偏就她学习倒好,心眼也灵活,给我们家堆肥都是她在下料,不敢讲去做大田师傅,就叫她也学会了种果树,将来也好说个好亲家!”

    这是一户刚分出来不久的年轻小户,父母年纪都还不算太老,三十岁出头,膝下还活着的一女两儿,女儿大一些,十一岁,小时候在瘟疫里落了后遗症,不单有点瘸,一只手一边脸也有点抽抽,长得更是不高。她能活下来,完全得益于这些年湘西气候还算好,家里不至于要择人饿死,或者是易子而食去开人市,吃糠吃野菜,到底还是能勉强对付下来。

    这不是九岁上买活军来了,有了红薯,她居然也可以吃饱,并且在扫盲班里表现出不俗的天赋了,虽然肢体残缺,但因为这点好处,还有她母亲在外夸口,说自家肥料堆得好,她们家的确也收成好的缘故,居然还有人看在这点上登门来说亲,甚至于,虽然还绝没有大胆到开始妄想着立女户,或者是让她去考吏目,做真正的田师傅,父母也开始动念,让大女儿学会照料果树,再多一个技能,看看能不能把说亲人家的质量再提一提,别尽是些鳏夫懒汉,甚至是二傻子,好说来个年纪相当的,过了门正经过日子,最好家里亲眷还多些,能有个照应,这样大妞倘若因为太瘦小,实在生育不了(他们是不愿承认大妞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侏儒的),还能从亲眷家里抱一个孩子来,也不用留在家里,指着侄子给养老。

    “种是想种的,只是我们家未必能申请得下来,”也有人家愁眉不展,“村长说了三四次了,我们合该分家的,这样几房挤在一起,衙门见了不喜欢,怕是不肯分给我们……”

    “敢?!”说话的人眉毛一扬,那股子蛮横的血性、狠劲,立刻就上来了,他胡搅蛮缠地道,“要是不给我们家,我就睁着眼看他们批给谁家!谁家敢要!那个养了瘸子女儿的杨家?他家要是敢,就别怪我打上门去!把她老子也打成瘸子!看他们怎么种地!”

    “胡说什么呢!小点声!”他妻子吓得一把捂住他的嘴,提心吊胆地望着窗外闪动的人影,到底咽不下这口气,壮着胆子抽了丈夫胳膊一记,“隔墙有耳……没听扫盲班的师傅说起邻村告密得了分数奖励的事情?家里人口这么多,要是——要是——”

    “你这也是妇人心思,再怎么样都是一个姓的,谁敢吃里扒外?老爹请家法直接打死了!”

    男人不耐烦地抖搂肩膀,把妻子的手甩下去了,和绝大多数丈夫一样,他对自己的家庭充满了没来由的信任和眷恋,“反正我不管,这稻子种下去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收成如何,那还不是我们家先种的?若是村长不念着这份情,不给我们苗子,我是不服气的!高低要和他闹一闹!”

    这苗到底有多少,该怎么分,还没个明确说法,没见到文字呢,村子里各式各样的反应就都来了,当仁不让的,心动又有顾虑的,想种怕轮不上自己的,自己不愿意折腾也不想看着别人折腾着把日子过好了,开始说酸话泼冷水的,还有完全不闻不问,关心着冬闲修路队什么时候开始,今年路能否从县城修到村里的——这些种种反馈,就好像消息从上头流向村里各处人家一样,自然也通过种种渠道返回到了村长耳朵里,让这个驻村干部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虽然早有预料,但面对现实的时候,还是有点儿烦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