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就不会再有儒学复兴,而倘若变法失败了,儒学反攻时,厉知府这样的叛徒,所承受的憎恨甚至比特进士还要更过火,更彻底,这一家人的败落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可,便是从了皇命,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您既不是特科出身,也没有特科造诣,除非从今日起苦修特科学问,再考一个出身,否则也难真正得到重用……”

    刘师爷用了一口茶,手指点着桌面,一字一句地说道,眼见厉知府陷入沉思,他赶忙拿了一块龙须酥放入口中,如此殚精竭虑地仔细打算,脑力消耗甚巨,不吃些甜的当真是扛不住。这会儿甜液流入口中,他闭着眼惬意地刚要叹气,便听到厉知府喃喃道,“其实……再考个进士也未必不行……”

    “咳咳咳!”刘师爷差点没被糖汁儿呛死,那黏糊糊的糖液挂在喉咙口,半日方才清出来,他有些啼笑皆非,却又知道厉知府说的不是假话:要说他和东翁之间,大概就差在了这读书的脑袋上,刘师爷世情精熟,精通为官之道,但学问上就差得多了。厉知府呢,不说过目不忘,平时读报看书、吟诗作对,展现出的才华也让刘师爷印象深刻,而且厉知府私下出于兴趣也钻研过买地的学问,考个特进士只怕还真不难。

    但,这就和他规划的思路大相径庭了,刘师爷才喘匀了气,便忙道,“东翁,东翁!这是何苦来哉,若是真去考特进士了,只怕是,被天下人引为奇谭,反而出了头了!您想,收到锦衣卫密令的知府县令,何止您一人,您本不出挑,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安安稳稳随大流也就罢了……”

    厉知府就不是个好出风头的性子,立刻被说服了,起身来回踱着方步,有些焦躁道,“便正是因为不知他们如何处置的了!难道他们个个都把名单上的叛徒抄家了不成?我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弄来的人呢!”

    消息传递不畅,只能依靠推测,厉知府的压力的确是大,刘师爷低声道,“东翁,这事虽不值得传说,故而我们不知究竟,但只看一点便知道了,若是下不了手去抄家,又何忍驱赶那些逆贼冲阵呢?我等必然会听到某县某府,有人抗命不遵被处罚的消息,既然没有,那便说明,他们走的都是一条路——”

    “把事儿办了……投了买,那便是彻底改换身份了,或者连名字都换了,往南洋、鸡笼岛一去,你们余下的儒门弟子,再骂我又能如何?我都金蝉脱壳了,你还能找得着人么……”

    厉知府喃喃自语,他的面色在昏暗的天色中,剧烈地变化着,但说话的速度却半点不慢,十分流利,可见在心中掂量这条路已经不止一次,只是似乎尚有一些心结没有打开,让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罢了。

    刘师爷和厉知府宾主相得,相处已有十年以上,他很熟悉厉知府的性格,也多少猜到了他的顾虑,知道火候已经成熟,便徐徐问道,“东翁,可是心虑家人?”

    “大方兄知我。”厉知府也叹息了起来,“唇亡齿寒啊,大方兄,今日我得了此令,焉知他日得令者,上书的不是我家之名呢?如今我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皇上真不知世事至此么,此令岂非是把我往死路上逼?!”

    他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厉知府是陕南人,在老家族人众多,他遵令抄家之后,自绝于敏地官宦,无处可去,只能投入买活军麾下,却又焉知他日皇帝会不会以他投敌为由,去抄陕南的厉家呢?但如果他这时候咬着牙扛住了朝廷的压力,却又很可能被立刻拿下,还不用等将来,现在家就被抄了!

    左思右想之下,竟是完全无路可走,似乎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一死而已,厉知府想到这里,悲从中来,也是热泪长流,哽咽道,“大方兄,你我至交多年,倘我真有了什么三长两短,少不了请你扶棺回乡,弟妹和犬子犬女,也请你多加照拂了!”

    “东翁,东翁且慢,到不了这一步,真到不了这一步!”

    刘师爷啼笑皆非,忙一把扶住了厉知府,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