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注意力转到新来宝地的过江龙身上,谢双瑶拿起情报局呈上的报告,翻看了几下,确定大辽州三人组和家人都并未直接间接持有贸易所账户,又读了读吴素存近日的行止,嘴角抽动了几下,她还是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这三个人最好别搞什么刘关张三结义,不然的话,就真有点太魔幻了。就不说他们三人了,本身李黄来和信王逐渐熟识交好就挺搞的……

    怪她,怪她,当时信王想去交易所玩两手拍vlog,谢双瑶觉得不算大事,信王也就是去玩玩,肯定知道分寸不会沉迷,这就没管,没想到这么一步接一步的,搞到现在两个人因为场外交易所的事情结识,彼此还挺能谈得来!都怪她好吧,谢双瑶必须对这种一团乱的人际关系负责!

    把本来的仇人凑成朋友什么的,也就算了,更让她感到怪异的是拆cp,艾狗獾和科尔沁瓶子的绯闻,这个很大可能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就暂且不说了,谢双瑶这里收到报告,女金大贝勒和大妃还在考虑要不要政治联姻,但根据买地的规矩,一夫一妻,大贝勒可能得和其余妻妾离婚,这还关系到他几个成年儿子的继承权,所以还尬在那里,迟迟没有谈拢……

    这种完全因为她改变了大量历史人物的婚配状况的感觉,就有点古怪,怎么说呢,感觉自己成了拆cp小能手似的,很难得如此深刻地感觉到,自己正在全方位地改变这个世界,甚至影响到了千万里之外的部族的传统风俗……

    不知道信王还能不能娶上周皇后,还有李黄来,快四十岁……哦,不是,他今年才二十四岁,都没到买地的婚龄,就是走南闯北看着特别老相——那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没娶老婆,经打听好像根本就不认识韩金儿,当然更谈不上邢夫人、高皇后了,谢双瑶想到这就有点扶额,还好李自成好像没什么后代,不然岂不是被她这个大蝴蝶的翅膀给扇没了?

    目前来讲,她好像还想不起来有什么历史名人是该在这时候出生的,主要是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里,牛人实在有点多,不到跟前来根本想不起,要说提前撮合他的父母,更是无从谈起,谢双瑶只能希望该生的都生了,因为她发现,能在历史留名的人,不说别的,至少都是突出的有才干,经常能为她查缺补漏,就比如说吴素存他们几个人折腾出的《大辽州计划书》,就让谢双瑶眼前一亮,有点扼腕——为什么她手下就没人能递交这样的文书呢?为什么她自己就没想出来呢?

    理由当然可以很多很充分,比如买活军毕竟是外来势力,比不上辽州的坐地户了解本地的地理人情,更没有那份殷切发展家乡的执念,至于她自己为什么没想到?那更简单了,忙,忙得照顾不过来了,她现在算是理解为什么古代要搞人治而不是法治了,其实就是当皇帝的再勤政,自己都是忙不过来的,必须把一块业务完全委托给一个心腹,自己学会放权、调和,打造平台。

    真要事必躬亲的话,就会出现眼下的情况——体制外的牛人递来的计划书,全都挺有道理的,有道理到让你有点尴尬,反省着这么好的主意,自己人怎么想不出来?再仔细一琢磨——平时领导人太爱揽权,威望又过高了,导致其余属下执行力不错,能动性却不足,只想着做谢双瑶的手脚,敢于反驳她的观点,或者提出创造性意见的人并不多。

    就说辽州那块吧,因为自己的倾向是先发展东南亚,搞得整个衙门对辽州的准备都是不足的,显得被动且消极,也就无怪乎拿不出《大辽州计划书》这样的东西了,唯一让她比较安慰的,也就是艾狗獾还是买活军的一员,吴素存的入伍意愿也极高,虽然都还不是重点培养对象,但至少仍可证明买活军的体制,对顶级人才依旧拥有很强的吸引力。

    虽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人物对历史走向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啊……谢双瑶又一次翻看起了《大辽州计划书》,以及由衙门智囊团紧急撰写出的评估报告:计划书提出的是思路,没有统计局的数据,吴素存等人是不能预估这计划要用多少人手,投入多少资源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