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常去上香数念珠的,连数念珠这么无聊的诵经苦修都能撑得下来,现在自然有更充分的动力来完成苦修,顺便强硬地要求家下的儿女们也跟着一起抄拼音了——二十多个声母韵母,一天抄五十遍,十天抄五百遍,比祭司要求的作业多完成五倍,这难道是很难的事情吗?不是吧,还没往着十倍去超呢!

    说实话,很难说到底是抄拼音苦,还是数念珠苦,这两种苦修苦的地方不同,数念珠苦在枯燥,在极致的枯燥中,获得一种忍耐的自豪,仿佛以此对未来的磨难多了一丝度过的信心,而抄拼音,学官话,这种苦是一种精神虚耗,自怨自艾般的苦楚,因为怎么都学不会,反而觉得自己十分的愚笨,十分的不可造就,与那种忍耐的自豪,完全背道而驰了。

    但是,当然了,苦行就没有让人愉快的,而且,学这些东西也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好处——或许丈夫是考虑到了职业的发展,但在老实嫂这里,她的想法是不同的,她的苦学,是为了取悦阿美祭司和知识神,在这个陌生的地域,能获得本地强大神明的保佑。

    对她来说,固然学习本身也能带来收入的提升,但却远远没有神明的认可来得更重要。老实嫂已经拜了一辈子的神佛了,她完全无法想象自己离开了宗教信仰该如何生活,既然,现在已经接受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新地方长期生活的命运,那首要的需求,甚至大过衣食住行,在精神上的需求,就是在南洋寻找到一个最好的,最主流的,对一家人最有利的信仰,并且虔诚地投入进去,在她被知识教接纳的那一刻,老实嫂认为,她从此就能把南洋当做自己的故乡,完全栖息下来,并且敢于去做更大、更长远的计划,彻底抬头挺胸,好比在娘家未出嫁时那样,极有底气地做人了。

    以这种远大的目的,她严格的要求自己,以及要求儿女,丈夫么——虽然她是无法要求,只能侧面督促的,但好在,也是个勤快的人,不用怎么催促,他一贯是很能刻苦自己的。他们完全地沉浸在这种背诵的痛苦里,比其余两户新移民都要用功许多倍——那两户人家,在最开始的忐忑后,立刻融入并且知足于现在的生活,认为已经比原本过得要好得多得多了,完全没有什么向上的动力,最大的野心,不过是在林场附近多盖几间吊脚楼,给孩子们以后长大分家了使用——才安顿下来几个月,孩子也不过八岁,就已经想到十几年后结婚分家的事情了!

    对于知识教,他们虽然也很感兴趣,但也绝没有如此狂热,他们自己倒还能坚持苦行,但孩子们如果不想学,也并不怎么要求,“随他们去吧,反正,听阿一他们说,祭司五天来一次,教的课程三个月一个循环,终究有一天是能学到的,孩子们现在还小,就让他们去玩儿吧!”

    范家夫妇不这么想,而随着学习态度的不同,学习成果也就有显而易见的不同了,他们很快发现,其实拼音这个东西,虽然圈圈点点,但也没有那么难以记忆,每天都能认真抄写五十遍的话,很快就能分辨出字母的不同——等到第二个十天过后,阿美祭司又来开课时,她在黑板上写一个拼音,范家人就能跟着拼读出它的读音来,而且速度很快,他们居然真的掌握拼音了!

    这让他们得到了阿美祭司的夸奖,也让土人们对范家人多了几分敬重,土人中地位最高的猎手,平时在林场是谁都不搭理的,但这次也多看了他们几眼,对他们点头笑了笑,认为他们是对知识神很虔诚的汉人——虽然范家人为了低调,不会对外夸耀自己的苦修,但大家都是有眼睛能看得到的。而土人们的喜恶其实很简单:信一个神的就是朋友,不信的,虽然不是敌人,但也始终都存有几分戒心。

    “就是虔心吧,抄拼音的时候,要诚心进去,认真的抄,苦修才能被神感应到……确实也感觉,脑子一日比一日清明了,做事也越来越清楚。”

    老实嫂这么对好奇的汉人们说着——在所有的汉人中,他们是对知识教最虔诚的,张阿定这些第一批汉人,男多女少,不过都有相当的文化素养,也用不着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