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指责他们什么,而是拍拍肩膀,说了声‘辛苦了’——很好笑的是,他如此明察秋毫,竟让狗獾有点儿说不出的感动,当然,他不可能对自己承认,只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在这支军队里的确……怎么说呢,待得的确很舒服。

    这天晚上的伙食要比中午丰盛,毕竟这是个驿站,虽然在深山中,但物资还是丰富一些,晚上有地衣炒蛋作为荤腥,也有新鲜的炒青菜——驿站附近一般都有村落,而且这村落往往也是比较富庶的,别的不说,有驿站在,他们就可以多种菜:从前菜不是不能多种,而是沉重、便宜,多种了也运不出去卖,因此大家除了主食之外,也就是种上少许,够自己吃的便罢了。可现在,驿站这里人来人往,买地热闹的商贸,让驿站对蔬菜有了极大的需求,因此他们便有了买家,挑着担走个二里路,便可以赚上十数文,这叫大家怎么不种菜呢?

    “也是因为有了盐——要不也少不得争端。”

    老陈是村里农户出身,对于这些事情,他是很了然的,吃晚饭时,他便指点着碗里的腌黄瓜说,“现在盐便宜了也丰富了,菜种多了卖不掉,还可以腌起来,否则,这菜也不是你想种多少种多少的,得可着驿站要的份额,大家在村里分,你能卖多少,我能卖多少,按被分到的份额来种,不然村子里是要打架的。”

    现在有了盐,对商旅来说,这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吃到很好的腌菜了,村人也因此减少了可能的争端,菜种多了也不要紧,腌起来慢慢卖,就算卖不出去,也可以在冬日自己吃。所以每个驿站的腌菜都是非常丰富的,价格也不算太贵。腌黄瓜、腌西红柿,这是最常见的两种腌菜,大概是因为产量大,制作又简单的缘故,比起雪里红要便宜得多,而且每个驿站都有,一行人走了三天,驿站供应的腌菜各有不同,但这两样是一定必备的。

    “驿站也爱拿这些,鲜的拿来是菜,看着快老了,自己就腌起来——”

    有个驿站的屋檐下就放着一坛坛的腌菜坛子,老陈指点着告诉他们。“像是雪里红、榨菜疙瘩,好吃是好吃,但做起来太麻烦了,按从前的产量来做还行,现在没有这么多空大量制作,鲜着又不好吃,哪有人吃鲜芥菜的?所以现在腌黄瓜、腌西红柿、腌辣椒是最流行的。上回我们进山的时候,到山里腌辣椒就多起来了,凡是冬日阴冷多雨的地方,多少都是要吃点辣椒的,驱湿气寒气。”

    武宁奇就谈起了他来买时,在大江上游吃到的酢辣椒,曹蛟龙也不免怀念腌紫苏叶,来到买地之后,这样的小吃是很少见的,福建道的人似乎不太爱吃紫苏叶,至少并不腌着吃,只是切碎了作为香料,洒在食物上。

    狗獾对于这些,没有什么可谈的,因为他不能说多怀念家乡的美食,建州毕竟底蕴浅薄,他们的美食都是汉人那里传过来的做法,要说山珍海味,也就是拿飞龙吊个锅子,的确是异常鲜美,但是鲜味在买地也不是很珍贵,他们有海带汤,这基本都是驿站必备的汤品了,海带黄豆汤——如果是挨着镇子的驿站,那就是海带豆腐汤,这道菜的确是非常鲜美的,和飞龙汤相差也不算太多。在入买的路上,狗獾就已经狠狠地震惊过了——在建州,海带当然也不是没有,但并不便宜……那是产妇才能吃的滋补的好东西,可在买地这里,一碗也就一文钱,就算是再穷的人也喝得起。

    “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公文报告的写法吧?”

    吃完晚饭,大家还不能停歇,一车四人轮流洗漱:如果天气晴好,或者要停留得比较久,大家还得张罗着洗衣服,不过这几天条件都不允许。洗漱完之后,还要在灯光下复习今日的科目,第一天大家都困得直打呵欠——如果不学习,其实也不算疲累,但赶了一天的路还要学习,就忍不住要打呵欠。

    但是,习惯就是习惯,该学的还是要学的,对于基础薄弱的战士来说,更是一堂课都不能错过。狗獾一走神就狠掐自己大腿,掐得都有点儿淤青了,但是他确实不能错过文化课,平时他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