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而已,毕竟,会来看诊的,大多自然都是受到这种难言之隐长久的折磨,既然来了,还是想要摆脱的。

    很奇怪的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劝解中,王小芸自己,也逐渐发自内心地相信了这篇文章讲的道理,到现在,她已经是用一种理直气壮、深信不疑的语气来进行劝慰了,“有病就要看患处,这屋子里也没有男丁,外头都是病友轮流把守着,害怕什么呢?”

    她的态度实在是太强势,太过于理所当然了,让人很难不信服,再加上她说得也有道理——吏目们的语言天赋都不错,和本地人的交流现在是不存在什么障碍了,义诊的流程设计得也很严密——

    临时租用的屋子,外头是有买活军的女兵组织人把守的,来看病的手里都拿了号,用杠杠来代表等候顺序,别看是小小的妇科诊室,规矩还很周全呢!义诊的女娘们,先在院子外街上排队,按秩序进入院中,从女兵手里领了画杠杠的竹片,随后去空缺的窗户之前把守,防着无赖地痞翻墙进来偷窥。

    虽然其实义诊也没闹出有人偷窥的事情,但有这么一群病友看守着,入屋的女病人,心里对于这两个字,首先是有底了,再经过王小芸的劝解,也就半推半就地都解了裙子——小心的人,入屋都戴着盖头的,看不去脸的话,便是被看见了身体,仔细想想似乎又没有什么了。

    “你的症状是如何呢?”

    “尿频、尿急……小解时有没有灼热感?”

    流程进展到这里,倒也快了,接下来无非是根据观察的结果,再结合讯问得到的病情自述,对照《指南》,一一诊断——这书是吴老八事前准备的,众人这样长途辗转,自家的行囊无非就是些换洗衣服,但书是真的一本都不肯少带,过三峡时都要注意保护,此时众人才发现它是多么的有用,在需要收拢人心的时候,这书可就是神器啊!

    当然了,《指南》并不足以完全取代医生,但就像是小雷也能靠半桶水的医疗素质和一本《指南》走天下一样,有《指南》,有半桶水的诊治总是比没有的好。万州尚且不是锦官城、巴州那样的大郡,虽然从前繁华,但妇科医生是很缺少的,以前女子有病,大多都是依靠药婆,要么就是自己忍着。

    但这套由三姑六婆组成的基层女子服务体系,在奢氏之乱中被冲击得不轻,便连巴州也是如此,百姓离乱,有些本事的药婆或是死了,或是逃走了,现在号称能看病的药婆,本事还不如王小芸呢,若是不会看病,倒也罢了,偏偏巴蜀周围多山,多夷族,有些从夷人那里学来的陋习,照搬在病人身上,那才叫人无语。

    王小芸开义诊没几日,便听说了接连几起叫人晕眩的病情处置——竟有药婆让女子用朱砂熏蒸□□的,说是要祛除里头致病导致下红的邪魔,还说这是夷人多年来的土方。便是按她对于药性粗浅的认识,也是听得无语至极:朱砂外用有毒,《买活周报》还特意说过,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敷,都要仔细用量,尤其是熏蒸更要极注意,因为朱砂是硫化汞,汞蒸气是有剧毒的。

    这样的庸医,害的还都是有钱请医婆的女娘,大概是因为西南产朱砂的关系,本地朱砂比外头要便宜些,所以连伎女都很流行用朱砂来熏蒸羞处,说是这样可以避孕——也是,人都中毒了,体弱多病的本来就不容易怀孕呗……

    “熏蒸是没错的,但不能用朱砂。”所有熏蒸的方子,指南中粗暴的规定了都必须以艾叶为主材料,主要是因为艾草实在是太容易获取了,谁家也不缺这东西,因此这个方子是很有实用性的。而且,因为方子就这么几个,王小芸做的就是要归纳病情,找一个对应的方子罢了。

    譬如内里下红,有条件就用栓剂,没条件就只能艾草熏蒸,那么,不管是什么病因的话,都是这一套,再加上一些□□卫生的宣教,而如果是寄生虫导致的外部瘙痒,那就治疗寄生虫——对于懂得其中道理的人来说,一目了然,但不懂的人压根就不会区别症状的不同,这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