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团这里,扫盲班是没必要办了,田师傅——擅长种田的吏目去叙州府了,而且在万州府也不吃香,这是山城,田地细碎不成型,也没有常见的附郭乡村,附近的村落距离万州都有一段路,也还没种上高产粮,扩散得最快的是玉米、红薯和辣椒——这里的意思是,锦官城周围的平原开始大面积种植这些了。

    至于村落,虽然和万州更近,但交流要更稀少得多,万州开始种玉米、村民听说,得种,试种成功,在没有吏目推动的情况下可能要五到十年。反而是锦官城,消息灵通又是平原,虽然也距离数百里,但只要半年左右就可以派人来买高产种,来年就可以强行摊派下去,叫农户们种植了。

    是的,这就是交通对于时间的放大,这也是六人组还在筹划着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的原因,因为时间其实是充裕的——别看叙州帮很可能收到消息之后,立刻发兵攻打万州,但真正接战至少也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消息带回去,要商议,就算不商议了,直接决定出兵,那也要先后十天的时间,来安排船只,收集辎重——十天已经是非常快速的了,一般来说,水战提前半年开始部署都不稀奇,因为船只数量是有限的,这里牵扯到的算数实在复杂,能算出自己的兵马需要多久时间能兵陈敌方码头,这军师可以说就很有些水平了。

    就算叙州帮做事快吧,十天半个月准备好了,也要船行半个月才能到万州,所以一来一回至少要一个月的光景,这会儿是正月,开打是二月,如果只打了几天就攻下万州,开始用船往云县送信,在没有传音法螺的前提下,还要再走三四个月才能把消息送到云县……

    只有亲自走上一次,才会感受到传音法螺是多么伟大的发明,在政治军事上又有多大的作用。金娥等吏目,虽然对于战争是一窍不通的,但在筹划的过程中,也是发自内心地感到了传音法螺的用处,在全国范围的争霸战争中,一个短波无线电网络,几乎就可以让这方政权立于不败之地了!?就拿此刻说吧,倘若无线电总台不是设在云县,而是设在华夏中部,可以让传音法螺发挥作用的话,那么现在考察团的工作难度将会极大下降,甚至根本就不用留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叙州帮不敢造次。就连小雷这样有点缺心眼的女吏目,在对比川蜀、两江、之江道的官场风气之后,都说出了颇有哲理的感想,“一切与落后的根源都在于信息的不通畅!”

    这句话也不仅仅是因为万州的政治氛围,也有因万州府的卫生知识之落后而发的感想,万州这里固然也有人看《买活周报》、《国朝旬报》,但知识在民众中传递呈现出非常不均匀的现象:大家都很关注报纸上的皇家消息,比如说最近的王妃离婚案,就连码头的汉子都是如数家珍,把什么地方的秘闻都能一一道来。

    但是,倘若是农事、卫生的消息,那就多是‘山上’人专属,在山下人中,多数都是一些似是而非,人们听过就忘的故事,虽然也有报纸,但底层人、码头汉,还是免不了的无知。就连近在咫尺的叙州帮,在这件事上似乎也没能带来多少积极的影响。

    这就是信息的不畅了,交通的不便,带来了所有的困难,报纸太贵,大多数底层听众都是在茶馆、茶棚里听的,这些地方的说书人为了招徕顾客,当然是什么低俗,什么戏剧化说什么了。再加上买地报纸中所谈的卫生知识,很多对于这些底层人来说都是‘何不食肉糜’,听了又有什么用?譬如说常洗澡可以防寄生虫,说得好啊,饭都吃不上了,我还有钱去洗澡吗?

    如此,也造成他们在兴趣上的淡然,便是小雷开设的义诊,一开始反响也是平平,大多码头汉和他们的家眷,都不太敢过来——便是义诊也要药钱的,没钱抓药的话,义诊有何用处呢?

    不过,这一次,山下中多少也有些日子还勉强过得去的人家,不像是从前那样抵触和买地的新式女娘打交道了,宁可冒着被攻击为伎女同党的风险,他们也要出来看病,因为万州的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