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米汤,他们还保留了给床褥用品上浆的习惯,有时还嫌洗衣房上浆的手艺不好,从洗衣房里取回来的床褥,会自己再浆一遍。

    因此各人都踊跃道,“我们竟没有太多在鸡笼岛的亲友呢——金娥,你地址留个给我们,等回了鸡笼岛,我们给你写信,你便受累帮我们买几件衬衫回来呗——棉布的就够了!”

    也有要绸缎的,若是有彩绸的便更好,“我要结婚了,婚礼那天穿着,岂不是时新得很?却又比那老式的凤冠霞帔新潮多了。”

    南人爱追新潮,这是数百年来的老习惯,要说衬衫胜过敏地的裙衫,那倒也未必,不过是新东西,故而格外受到追捧罢了。要金娥趁便寻访彩绸衬衫的,是来自许县一个姓周的女吏目,笑道,“等我未婚夫明年满了年龄,我们便打算过礼,我都想好了,上身若有红绸衬衫,下头一条绿底马面裙,便扯了松江的布料来做!最是时新不过的!”

    “好呀,红配绿,听着便精神!”

    “你让新郎官穿什么配?新郎官也来个绿衬衫,红裤子如何?如此还要请金娥留意去寻绿衣呢!”

    新婚红绿配,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在敏地,是红女绿男,新郎官着绿色公服的十分常见,买地这里,也有一色大红的,也有红绿配色的,小周的设想虽新奇却并不过分,众人纷纷出谋划策道,“裙子可去成衣铺租用呢,来条织金的马面裙都不过分的,我们临城县专有做这个生意的,一条裙子虽昂贵,但如今各家婚庆都去租用,不多时倒也回本了!”

    就衣服来说,买地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因为谢六姐崇尚朴素,而且平时大家都要做工,自然而然形成了平时以棉布为主,较朴素的风格。但即便如此,几年后的今日,大家在棉布颜色上多少也都有了挑拣,婚庆喜事时更是会追求要穿得较体面些——

    这和十数年前南方这里极流行的‘服妖’之风,似乎有些类似,不乏有些警惕的夫子,在报纸上刊文呼吁,不要重演以前,全副身家都在一身衣服上的风气。但百姓们毕竟也有自己的喜好,哪怕是吏目亦是如此,吃饱穿暖之后,下一步自然是追求吃得好、穿得好,不但在民间有许多新生意应运而生,便是此刻,本来还有些生疏的团员们,在闲谈中也逐渐熟稔起来了。

    只有金娥,因为来自鸡笼岛,平白无故地就承担了不少跑腿的重任,不过她亦是不以为意——此时被人请托办事跑腿,为此费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交情便是如此建立起来的。

    只是听着女吏目们盘算婚庆,也不由忖道,“翩翩和赵大成婚时,倒是简单,我们这些花娘,夜夜盛装做新娘,对这些事情看得淡了,不像是贫家女子,自幼少装扮,婚庆这个机会,自然要利用起来,充分地讲究一番了。”

    想到自己这辈子或许也没有结婚的一日了,不免又有些黯然,只含笑听团员们议论起各地婚嫁现在的行情、习俗,并不做声,一边王小芸碰了碰她,她手里恰好还拿了吴老八的那双鞋,指点着对金娥解释道,“因不打绑腿了,棉袜大多又不到小腿,最多只是把秋裤扎好。

    冬日里,自己扯布做的棉裤,裤腿都是散着的,若不处理,容易从下往上倒灌冷风,冻得膝盖疼,裤子支棱在皮靴外,又是绊手绊脚的,所以还是要把裤脚收起来为好。”

    “现在也有门路广的,能弄来针织的裤脚,缝在裤脚下方,多做一重,里头针织的塞进皮靴里,外头的棉裤脚照旧在皮靴外,这是最保暖的,那些散裤腿的别忙着笑话,说不准就是富在里头呢?不过也有些爱炫耀的,还要刻意把裤腿做短,把针织裤脚接在外头。”

    “另外的,便是裤腿自己带了飘带的,可以捆扎起来,但这样捆着容易散开,今年便又时新起这个办法来,在皮靴里缝系绊,裤腿上或者带纽扣,或者带飘带,塞进去以后系好,如此裤腿就翻不出来了。

    这个黄谢生小姑娘也是颇为有心呢。你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