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水平,毕竟多少也洗脱了她此举忘恩负义的色彩,叫人更能体谅她些——她所畏惧的,既然不是皇帝夫妇,那自然就是无所不在,甚至连皇帝本人,有时都深受束缚,感到行动不能自主的东西:那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无法嬗变的森严规矩!

    见她进退如此得宜,皇帝的容色更加和悦,连声让人扶她起来,又对两个宫女说道,“下去罢,把门关好了。”

    水泥房有一点好,那就是偷听的确不容易,尤其是别宫这里,不惜成本,用的木门料很厚,门一关什么声音都传不出去,屋内顷刻间门就只剩下帝后妃三人,皇帝这才问道,“顺儿,此处就你我三人,可以敞开心扉说话,我先问你,你凭什么认为我会助你散布此表?”

    实际上,聪明人办事是不需要过多交流的,就像是王顺儿,她给别宫递了两封信,一封私信,一封离婚表,前者就是后者的解释和注脚,能看得懂前者,就会明白王顺儿上这么一封官样离婚表的意思,就是要把事情闹大。

    而皇帝这里,连夜让厂卫去散播此表,不但足以说明他对王顺儿的用意洞若观火,还说明一点,那就是皇帝打算让王顺儿来对散播离婚表事件负责,至少是明面上,他肯定不会承认这是他为了和众官博弈的安排。这也是为了在后续的争议之中,继续维持自己裁判者身份的主动,把矛盾局限在王顺儿和内阁之中,他来做这个调解者。

    这里的权术功夫,虽然不算太深奥——其实权术也并不需要过于深奥,大多时候都是这样,根据突发事件因势利导,玩的是一个阳谋。但,如果不懂,那就没有资格参与到博弈中来,只能和皇后一样,做个旁观者。王顺儿是懂得的,至少她一直对此有所思考,她也必须展现出自己的懂得,换取皇帝对她的支持,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皇爷想要裁撤禁宫人事,进行完全改制!”

    就连皇后都讶然抬头,吃惊地看向了王顺儿,又疑惑地看了看皇帝,皇帝倒是眼前一亮,更加兴致勃勃。

    “哦!”他说,“那你不妨说说,为何我要这么做?如今内阁西林几乎是铁板一块,我不正应该接纳内宦的力量以为抗衡吗?为什么还要对禁宫人事进行完全改制呢?”

    “因为,如今特科已经逐渐形成气候,而特科举士者将成为皇爷和传统科举所选拔的士者,进行对弈的助力,以阶级论而言,老式科举进士代表的是农耕守旧阶级,而特科进士,不论其出身为何,当其研习科学,并因此举士入仕之后,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利益团体——追求科学进步,技术立身,学习买活军先进技术甚至是仿设工厂的工业前驱阶级!”

    “只要皇爷能完全代表特进士们的利益,又适当调停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促使其由旧到新的转化,皇室的基础便依然牢固——皇帝可以是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止是朝廷的皇帝,但如今的朝廷却只是地主的朝廷!”

    “朝廷和皇爷的利益,已经逐渐不再一致,皇爷既然有心在未来若干年内,去动佃租这一块谁碰谁死的禁区,那就是做好了要替换朝廷基石的准备,倘若可以成功地将工业力量引入朝廷,完成基石的逐渐代换,瓦解超额地租对敏地经济的汲取,皇爷的意志也将重新贯彻到神州的四肢百骸,如此,在与买地的竞争中,方才能发挥出敏地最大的优势——”

    “什么优势?”

    “地大物博!人员众多!”王顺儿毫不犹豫地回答,“买地一直通过剪刀差在汲取敏地的财富,但又受到运输的制约,倘若能在本地培养出特进士群体,哪怕技术上仍落后于买地,不能学个十成十,但哪怕只学个三成、四成吧,在本地设厂,较低下的运输成本都会是极突出的优势,买地的货倘若卖不动了,本地的日子好过了,人员的流失就能得到遏制,如此我们依然拥有突出的优势——那就是极大的市场和极多的人口,还有较买地而言,极丰饶的资源!”

    不知不觉,皇后的脸也转过来了,她轻咬着下唇,震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