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个活页本,实际上来说可能要少一点,因为本子还需要一些保护措施,不然可能会生蠹虫,而且若是老鼠啃了,该怎么办呢?

    一层50,一个架子有十层,最上层的都是需要很高的梯子去够了,那么,一个书架可以储存五百份档案,十万档案就需要200个书架,这是在衢县的人口没有太大的变动下,档案库必须占据的最低书架数目,实际办事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是频繁的,档案的建立和查阅都是经常的,实际上,衢县档案库的书架数目是250个,差不多将将是够用,最好还要有几十个的空缺。

    “不可能每个书架都塞满,我们是按邮编来做归档的。”

    接待他们的衢县办事员姓祝,祝办事员认为这份工作实在是非常繁重,半点没有从前想象中衙门吏目的风光。他叹口气说,“每个邮编下再按姓氏拼音的顺序来分户口,所以真的,哪天衙门最好颁布一个规定,别改名了,尤其是户主,改名后可能档案的去处就完全说不清了,政审分归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来开政审分证明的时候,你档案没了,那就完了,没有一年半载这事儿别想办结,这期间所有百姓的待遇都是享受不上的。”

    的确,每个书架之前都有邮编、邮编对应的街道区码汉字,下面是拼音字母:z-(za1-张),祝办事员解释,“这里是所有首字母为z的人,接下来看名字的第二个字,比如一个户主叫张阿发,那么就在这里,如果他姓钟,那就来这里。”

    张姓绝对是一个大姓,至少在衢县这里,而且看得出来,喜欢叫张阿某、张爱某的人也很多,光是za-张就有两个书架,第个架子才开始标注为‘杂’,祝办事员说,“这里就是钟阿明该来的地方了。姓氏不能单独占据一个书架的就标注为杂,这能节省很多时间。”

    走进来一看,书架里是一格格竹编的栅栏,栅栏上也有签子标注着姓氏,钟、赵等等,不一而足,姓氏多的,可以占据一层,就在一层里找,小姓标注在单独的栅栏上,栅栏里才是活页本,活页本的书背上粘了书签,注明了户主的名字,祝办事员取下一本,给黄谨等人翻看,“这是烂柯山区村子里的住户,那些村子里,张姓是大姓,光看数目就知道了,本子多也是因为如今大族都在分家,我们常常说,要知道地方宗族势力,来档案库一看就知道了,哪个姓多,哪家分家做得好,就看着本子的厚度。”

    张家的分家力度确实是比较强的,大多数本子都不是很厚,佘四明点算了一下,多是五六份档案在一户里。这在乡下绝对是分家了——老父母、儿子、媳妇,一双儿女,这就六份档案了,余下的儿子女儿估计都是分出去自己过活。哪怕还住在一起,也不算是一户了。

    大部分档案上面,除了基本的身份信息之外,都没有太多的东西,政审分也一般都是1分、2分,被查阅记录几乎为零——查一次就要在档案下方做一次标记,大多数人就一两次查阅记录,目的多是变更婚姻情况,这个是在衙门登记婚书的时候,档案局这里必须要进行的更改。

    “本来婚书也是都放在一起的,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放不下,所以用一个归档系统开了另一个新库。一会我们再去那里看看。”

    黄谨兴味盎然,“这么说,只看婚书的数量,便可以统计此刻百姓们的婚配情况了!”

    “是啊,在库里那都是一眼的事,大概的情况便很清楚了。哪个姓好讨老婆等等,我们都很怕婚书库将来会比人口档案更多,因为一个人只有一份档案,但是可以结好多次婚。”祝办事员想到前景,肩膀更加垮塌下来了。

    “就算离婚了,婚书也不销毁吗?”

    “这怎么好随意销毁的!”

    虽然对这一行似乎也不是没有怨言,但一旦问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祝办事员还是很本能地辩驳,“婚书留档,本就是为了预防纠纷啊,难道离婚了就没有纠纷了?离婚了纠纷更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