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之后现在城里乡间都经没这家人了,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们中许多都受到过粮油铺的盘剥。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里的店对很多人来说,便当铺和粮油铺,和地主一起,真不知造下多少罪孽,让多少人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另一家粮油铺的东家徐地主的堂弟,自己也有一百多亩地,平日里吃相也较好,在徐地主苦劝之下,未曾轻举妄,没有掺和进这件事里,算平安落地,现在正在积极向买活军靠拢,全家人连四岁的小孙女都在积极读书上课。算典型的富裕顺民了,坐收渔翁之利,生意好了不少。另外两间,掌柜的比较老实,都外地东家的本钱——外地东家能在临县运营,一有些背景有些本事的,每年腊月,东家都会来人和掌柜、账房结算,今年为临县的变故没有来,买活军也没贪他们的利钱,开了条子存在买活军自己的钱庄里,东家来了可以凭条子提走,至于数额否令他们满意,买活军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些东家都应该算买活军的潜在敌人,不过谢双瑶不在乎这些。买活军对敌人一向碾过去的,他们能选择的只有自己的死法。比如许县的张家,粮油铺的走私粮,卖给的亲戚张家本房的老二,而煤铺昧下的五千斤蜂窝煤,也悄然流向了张家煤山。

    “其实原煤张家煤山产的,结果他们要想办法走私买蜂窝煤去,

    其实挺荒谬的,剪刀差呀!”谢双瑶把调查报告扔到桌子上,如此评论着,又掏出了葵花籽来啃,这东西生命力很旺盛,但在山区很难形成规模植,买活军随处了一些,榨油不太够,但炒葵花籽能供应的。“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朱玉玉负责侦办的高管,报告她写的,此时补充说,“这些蜂窝煤他们预备当做奢侈品卖到苏杭去,投石问路看销路,如果反响好,准备高价向们买技术。陈掌柜辩称他认为此举对买活军有利,所以自行其,本人没从中收取什么好处。”

    “没好处违法,脑子不好,更要罪加一等了。”这样的狡辩当然不会被采信,众人都笑了,连翘说,“看此案可以大办、公审,让老百姓们都知道,买活军为了大家的福祉,放弃了到手的利润。”

    大家都各有各的意见,马脸小吴不赞成连翘的看法,谢双瑶听着智囊团提供的多角度分析,心里渐渐有了主意,看向始终保持沉默的谢二哥,“二哥,现在县里多少兵?”

    谢二哥在会上话一向很少,表现也不太活跃,闻言直起腰说,“近三百。”

    “你平时看着,临县这里有多少苗子可以当兵的?”

    “五六十。”

    买活军不那么好进的,能当兵的不仅要身康体健,而且脑子要灵活好使,至少要中级班毕业。买活军的兵士吃穿住行也都要比一般的民众好很多,当兵在三县之外,一向被视为贱籍中的贱籍,没有办法,没有饭吃的人才会去当兵。但在三县的门槛则很高,若一个人各面都合格,但心术不正,也会被一言否决。而且买活军中的高层官吏几乎都有军旅经验,上马可持枪,下马能理政,这他们的基本要求,连文弱的庄素一顿也能吃两个大馒头,善使飞刀,防身绝无问题。

    谢双瑶说,“三百五,彬山可以再调三百五来,一个月内拿下许县,怎么说?”

    谢二哥很镇,不过听他说话知道,他能领兵绝非只裙带关系——当然要说全无裙带关系也不现实,上阵父子兵,谢家人掌兵能让所有人都放心。“你要肯出山放一炮,二百都够了,再等半年,或许一百够了。关键后续配套能不能跟上。”

    这也买活军众人的认识,不管什么秩序,只要新的统治者能带来秩序,要接手一块新地盘会变容易。谢双瑶点头说,“那这样,年彬山调二百来维持临县秩序,再做一些准备工作,看看能否降低难度,年后如果工作做顺利,那你们自己去,如果准备工作不顺利,和你们走,把许县打下来——”

    她解释更改计划,提速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