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对于‘病程本’的转交,在她看来便是非常聪明的做法,这可比询问亲人得到的答案要靠谱多了!

    真是很买活军啊,总是更信任文字,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住家的病人才有条件记录这样的病程本吧,因为识字的人是很多的,哪怕是小弟弟小妹妹,多少也能记上一笔。而这对大夫诊断病情的帮助当然是很大的——不过,在敏朝那里,那边的大夫似乎问得也没有这么仔细,而是很泛泛的。

    这还是十三娘家用的大夫呢!以他们家的财力,一定是能请到本地最好的大夫,那些更糊弄事的庸医,说不定这些事情都是不理会的。十三娘自己也看过医书,她觉得云山雾罩,和迷信简直相去不远,真不知道那些大夫是怎么学医的,而买活军的《赤脚医生手册》,她也设法买到过,其中的知识,虽然也晦涩,但至少比脉搏辩证要好得多了,在定症时,凭借的都是一些肉眼可以分辨和确定的症候。

    不过,买活军这里的医生也还是要扶脉的,跟随在大医生之后的小医生们,去安排做‘静脉补液’之后,大医生便坐下来给沈姑娘扶脉,还翻看她的舌苔,沉吟着说,“我看她痰多稀薄,且下船后并无大小解,脉象虽紊乱,但也还不算沉微……”

    又是一段十三娘听不懂的话,总之最后的结论,怀疑不是痢疾,而是风邪入侵,也就是赤脚医生手册中说的‘流行性感冒’,但还不能肯定,不过由于沈姑娘现在吃什么吐什么,暂时开不了药,所以也不必着急。大医生便下令让小医生们逐一问诊,统计症状,最终再来汇总下个定论。

    “武十三,你负责西11到西20,张宝妹你是西21到西30……”

    这里入住了的病房大约有三十多间,大医生大概已经分了病情的轻重,分配给小医生的都是些症候很轻,或者已经几乎痊愈的病人。不过十三娘就在沈姑娘边上,却无法得到大医生的诊治,不由得有些失望,趴在门口脱口说,“哎?可我想要师父给我扶脉,不要学徒。”

    几个医生闻声都看了过来,大医生似笑非笑——虽然戴了口罩,但大体是这个意思,“看你趴着看了这么久,说话还中气十足的,你还需要我?”

    听她声音,是个女娘,年纪也不大,可见买活军这里,的确方方面面都在任用女子,十三娘倒是很想结交一下这个大医生,在任何时候,有钱人不会排斥结交一个医生朋友,但她的确没有全好,被医生这么一说,立刻觉得头又晕起来,反正也没热闹看,便捂着额头,哎哟哎哟地回床上躺着——别说,这病房的条件,倒是比船舱好多了。

    十三娘在船上时,虽然是上等客船,也在二等舱给侍女包了房间,但船票实在紧张,舱室里依旧要有两个侍女留宿,条件自然比不得家里,主要是洗漱不便,而这病房虽然不是很大,但独门独户,水泥屋子,隔音比船上的板壁要好得多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还有单独的抽水马桶、自来水的盥洗台,甚至还有一个浴帘组成的空间,还单独做了下水管,虽然没有传闻中的莲蓬头,但一看就知道,这个是给人烧了热水后擦洗身子倒水的地方,如此擦身便要方便多了,打一桶热水也可以浇洗身上,这样的条件,在京城就是王公贵族尚且不能有呢。

    只是不知道是只有传染病院如此,还是其余医院都是这般——若都能做到这样,那买活军的病人,痊愈的可能一定要比外头高,十三娘光是躺在这扎实的床上,享受着这样静谧的感觉,便觉得病都好了一半。

    分配给她的那个武十三,大概是从西20开始倒着查回来的,十三娘想着等这人问过话,就要去赶紧擦洗一番。但这人速度却又不快,她烧热了一壶水,倒进木桶里,又从自来水龙头接了一壶水来烧——这个东西是真正好,这里等着水烧滚,不知不觉便打起盹来,头一点一点的,半睡半醒间又觉得喉咙有些不适,有些畏寒,胡乱把被子翻到身上盖着,也不知睡了多久,听到门口传来毕剥敲击之声,猛地惊醒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