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一叹,道,“棉絮有了,城里那弹棉花的铺子已重新开门,现在都按筹子算,一床八斤的棉被,含了工钱在,要一两银子,不含被面。”

    在过去的老时光里,棉絮也有六分银子一斤的,但工钱还要另算,因弹棉花也是技术活,并非人人都会。这些年银子不值钱,上次葛爱娣来,棉絮要一钱五分一斤,如今是跌价了,一钱银子一斤,八斤是八钱银子,再加二钱的工。葛爱娣听着点点头——被面自然是要另行筹措的,丰俭由人,这没什么说的。

    一床要价一两多的棉被,在普通人家,也是颇为贵重的财产,且要使用多年,葛爱娣本来也只准备做一床新被,给公婆睡了,公婆这一床便可换给儿女们,至于他们夫妻,只能睡儿女替换下来的那床最老最硬的棉被,而他们这里淘汰下的棉被,也可送给更穷的亲友让他们过冬。不过这价格说不上便宜,若是买了棉被,今年怕就做不了新衣了——这又有一点不好,葛爱娣三日后要来上工,若还穿以往那些补丁叠补丁的旧衣,恐怕难免被同僚嘲笑。

    两夫妻正在筹划年事,徐老板找了个空档也热心帮他们出主意,又得知葛爱娣已在城内谋了个职务,不免大拍髀肉,夸赞她满脸机灵,又嫌弃自家儿子儿媳都不够机灵,他这把年纪还要来出摊子

    谋活路云云。因听说了葛爱娣的顾虑,便忙为她支招道,“还是东门,买活军开了间衣裳布料铺子,把松江布贩来卖,昨日我去张望,说是今天到新货,你们可去看看。”

    二人听说此事,忙吃得快了些,徐大发吃了自己的米粉,连汤都喝光了,又把妻子剩的碗底扫空,抹抹嘴送了碗,称了声谢,便和葛爱娣一起,一路走一路低声商议,葛爱娣这时方把详情说给他听,徐大发闻知葛爱娣竟要入衙门为吏,也是又惊又喜,便拍板道,“那便扯布去,至少要先为你做两身衣裳。”

    因怕海味腥气,二人便先去了衣裳铺子,果然见到里头几个伙计正在拆着包袱,把一叠叠的鲜亮衣裳往下倒——都是从前未有见过的亮橙色,便是连丝衣都未有这么纯正的颜色。葛爱娣和徐大发在外头看了,唬得都不敢进去:若是丝衣,他们可不敢上手,农户的手何等粗糙,光是顺着一摸,怕都要勾了丝去。

    “便放心进来看!”里头那伙计是买活军的女娘,拿着那衣裳往外扯开,“你瞧罢,坚牢得很!你用死力都撕不开,若撕开了,我送你两套!”

    徐大发便乍着胆子摸了一摸,撕是不愿的——哪里舍得!但光是这么一摸,也觉得光滑坚韧,妙不可言,再看袖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工艺,做得极窄小,但手挤过去之后便箍在腕上,转动之间无不如意。光是这做工想来便值得几两银,简直便是天宫仙衣!

    唯独一点,想来因为是□□之故,形制和常服不同,是上衣下裤做成的一套,便是女子大小也没有裙裳,还有些明显过长过大,想来仙宫众人必定是要更胖大许多,便连北方流民都难以比较。那女娘道,“买了大的也好,手巧的媳妇裁剪一番,便可给孩子们做一件了。不过这布极厚,很难走线,你们要思量清楚。”

    再一问价,不过是三百文一套,两身衣裳半床棉被!实在是太便宜!葛爱娣几乎失去理智,要倾其所有购买衣裳,那女娘却笑道,“这可不行,这是六姐给你们谋的福利,一人买两身最多了,还要登记住址姓名,你付钱了,翌日送货上门。”

    葛爱娣一听便知道其中道理的,便忙为家里买了八件——孩子们还不算人口,两夫妻与老两口,只能买八件,又挑了大小,扯了徐大发去买了两斤干海带,将所带去的筹子全都花光了,回来铺子里,好说歹说,以自己吏目的身份担保,先带了一件衣裳回村,与徐大发一路疾走,都是兴奋莫名。徐大发道,“带回这消息去,瞧村里还有谁敢说你!你若不当吏目,我们村可赶得上这么大的便宜么?”

    衣裳总是有限的,尤其是大码衣裳,早去一日,买到的机会便大了一分。葛爱娣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