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曾经的瘦马、姨娘,现在独立出来做活了,要凑这笔钱或许会有些吃力。”

    现在裹足的女子,大类来说无非就是两类,第一类是衣食无忧、知书达礼的人家,才会有闲心为了好看给女儿裹脚,还有便是窑子里的女娘,为了取悦客人,自小都是裹足的,张少爷说,“这个我知道的,窑子里的脚还要更小,即便不是折骨缠,也比外头的都小,因为这是她们攀比揽客的手段。如此说来,后遗症该更严重——但不知为何似乎没怎么听到她们说这事儿,我几次去放足科,遇到的多是迁移进来的读书人家女眷。”

    “应该是和体重有关。”谢六姐说,“伎女普遍矮小,发育期间吃不饱,又矮又瘦,足弓负担小,就不太会有类似的问题。至于折骨缠的伎女,很难活过三十岁的,许多都死于严重的足部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

    她用一种让人心惊的冷漠态度来谈论这种引起不适的话题,“此外还有多次流产,承受殴打,长年累月的挨饿……在动乱中她们通常都是最先死的,我们这里那些曾是伎女的吏目,年纪都很小,一般都在二十岁以下——十五六岁的时候遇到买活军,那才能活得健康,那时候放脚,恢复得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反而不太会有被放足困扰的伎女。”

    沈曼君非常不愿听这样的事情,伎女——这种事情对内帷女子来说自然是不体面的,便犹如脏污一般,哪怕是说说她们的事情仿佛都会玷污了她们的德行。而对这些不该存在的人,她们的苦痛这样具体的描述,带来的不适就更加倍了。仿佛……仿佛一旦去关切她们的痛楚,她们突然间就变得实在了起来,也就不再能对她们的处境视而不见了。

    “那……那买活军来的时候,已经十七八岁、二十多岁的那些伎女呢?”张少爷似也很吃惊,他的声音里出现了一丝颤抖。

    “很多都死了呀。”谢六姐又用那种平淡的语气回答,“妇科病那么严重,从小营养不良,活不久的,本来伎女如果不改行做姨娘,就很少有活过二十岁的,我们这里统计过,十七岁以上的伎女,在买活军统治下,五年内死亡率达到30,二十岁以上的达到60,长期炎症,抵抗力太差了,感冒都能挂。”

    沈曼君从小是不太知道外头的事的,她的世界很大,大在书籍里,但也很小,小到她对于外界的平均寿命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在沈曼君的认识中,孩子夭折倒是很常见的,但一旦活过了十岁,逐渐地长大了,那么除了难产、疫病以外,大抵来说,活到不惑之年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因此谢六姐的话带来了更严重的冲击:哪怕是在买活军这里,十七岁的大姑娘,五年内也有这么多人要死!

    这世上苦楚的人为何会这样的多!

    这是她不愿也不能去承受的问题,她让自己不要再往下想了——因为第二个问题便是‘我能做什么’,而毋庸置疑,沈曼君是什么也做不了的,不止是她,哪怕是丈夫、兄长、父亲……这些能做什么的一家之主们,也依旧什么都没有做出来,他们徒劳无益地奔忙着,也改变不了这个世道,便退回了仕宦隐居的地位,以词曲寄情,安贫乐道,享受着得来不易的生命,这是士大夫应得的,最后也仅剩的尊严。

    “怎么会这样呢?”在她身侧不远,张少爷已是眼泪汪汪了,他要比沈曼君难过得多了,“为何会这个样子。”

    谢六姐依旧是理所当然的语气,“你见过的歌女应该是多了,难道就没有想过她们后来都去了哪里吗?”

    看起来,是没有想过的,不去想也很简单,只需要闭上眼睛就可以了。沈曼君仿佛被自己提醒了,轻轻地闭了闭眼睛,她的呼吸平复了一些,不再那样关注对谈中随意抛出的数据:治不好……长期营养不良、长期慢性感染,很容易器官衰竭,没办法治……能活下来的命都硬——运气也要好,那些一等的红姑娘,十三四岁已经知书达礼,身子又还没被完全糟践坏了,反而现在都容易有个不错的职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