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风度便和潘知县有云泥之别,方才他一直一言不发,由得众人商议,此时沉吟了片刻,方才缓缓道,“云容此策固然稳妥,但却稍显暮气,此置城外百姓于何地耶?法华汇为我徐家族人所居,以老朽而言,此时必不能离了此地。”

    众人一听,都是面现敬意,便连潘知县也不计较自己被撅了回来,徐大人原本住在城内,自从传出了买活军要滋扰地方的消息,便收拾行李,阖家迁来了城外农庄,以示和聚居此地的族人共进退之意。这也令徐家族人与有荣焉,人心更加团聚。这一点,的确令在座众士绅都自愧不如,更是对徐老心悦诚服。

    “再者,买活军行至此刻,只绑架了张家小儿一人,可见其中必有缘故,此事当时所见者众,稍后几日,待更多消息传到县里,事态当更明晰,不必只听信他陶鸣凤的一面之词——不过,既然是云容你的同年,且张家在地方上也一向是厚德明理,其子嗣还是要设法搭救。”

    “我华亭士绅,更该展现士气,方才能让贼子知难而退,不至于掳掠地方。”徐大人说到这里,略顿了顿,似也在做决断,片刻后方才叹道,“他们前日离开武林府,算计着这两日也该在我们华亭登陆了。其要补充食水,靠岸的位置,必然会泄露给百姓知晓,我徐家愿出五十庄丁、族人,将港湾围住,只放开通道许本地人出入,另派我家劣子二人,设法周旋,试探能否赎回张家小儿,以全云容你同年之谊,如此,至少让买活军看到我等守卫华亭的决心,令其不敢造次,各位所见如何?”

    徐子先虽然以名望居为士绅之首,但他一生为官清廉,名下田产不过数百亩而已,还多是族人寄托在他名下的,实际上并不属于徐家,这五十庄丁,已经是徐家几乎全部人手。他竟肯全部派出,自己留守毫无人手的农庄,这令众人均是不由感佩不已,纷纷慨然道,“如此,我愿也出二十庄丁,并附银二十两,以壮胆气!”

    这二十两其实大多都要打发守军,小部分才给庄丁,不过也是聊胜于无,其余士绅,闻言也是出钱出人,不片晌便凑足了百余壮丁、二百多两银子,又各自定下了策略,还是以稳为主,能吓阻了买活军那就最好。

    潘知县虽然绝不会亲自去见买活军的人,为他的同年斡旋,但对徐子先的策略,也是满口赞成,更是拨出了一百名守军,这样一来,把守港湾的人手便有二百名,不论是帮着搬运货物,还是吓阻买活军上岸,都至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掌握一些主动。众人也略略安下心来,各自回家收拾了行囊,前往县城安顿——虽然很钦佩徐大人的智勇,但他们是绝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华亭县这里,便是富户,也不会给自己的农庄修什么高墙,留在乡下庄子里,完全只能听天由命,难道遇事还要往佘山跑吗?自然还是要住在县城里,才能降低被绑架的风险。

    如此过了几日,城里果然流传起了买活军靠岸的港湾——自然是在金山那里,距离法华汇其实还有一段路的,华亭县便有许多百姓事先打鱼杀猪,简单地熏一下,又用买活军那里的盐腌制起来,准备卖给船队,好在现在天冷了,能放得住,若是天热,便非得做得很咸才能避免生蛆。

    “见到船了!”

    这几日,天天都有人到海边去眺望天际线,顺便从事一些简单的营造工作——买活军在华亭不会停靠已有的私港,那么此时唯一的观测方法就是派眼神好的人去看天际线,用眼神来捕捉帆影。而去都去了,平整一下沙滩,准备些木板运货,也都是顺手的活儿。

    “船来了!”看到十几个小黑点出现在天边时,便有人跳了起来,冲出沙滩,上马回城报信,途中还在徐家库停了一停,很快,全副武装的兵士,便和挑着甜水、青菜和鱼肉的村民混杂在一起,顺着官道陆陆续续地走向了城外野地。

    因为要靠风的缘故,船行速度并不是很快,等到这里的人员逐一就绪,那边的船队才堪堪靠近,一切和海宁时差不多,都是船队在远处抛锚,而一艘小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