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震耳欲聋地响起。

    【好个屁!】

    【什么条件啊!就敢摊役入亩?】

    【好!你摊役入亩了,收的是不是还是粮食?】

    【既然是收粮食,那就麻烦了!】

    【现在各种隐性损耗加在一起,已经让原本三十税一的田税,落在某些地区的农民身上,要交出一亩田里的三分之一的收成,甚至要达到半数!】

    【摊役入亩?也就是把徭役之类的各种杂税,全都加在田税上?那干脆就是全收吧!一粒粮食也别给老百姓留下!说不定……七七八八加起来,考虑到恐怖的运输消耗,全收可能都还不够呢。】

    【很好,这个政策很好,绝对能一剑封喉,让大明朝瞬间就死得透透的!】

    【老农民辛辛苦苦一年,种田打粮食,到头来,全都交了,还得倒欠朝廷一笔,是吧?】

    【能想出这种主意的,不是天才是什么!】

    【嗯,或许老朱这个时代,还能勉强维持,可是到了后来,京城迁到北边去,再按照这个摊役入亩这么一搞,来个遵祖宗成法……嚯!您猜怎么着?那叫一个死得干净利落!】

    朱元璋被奚落得,头都抬不起来。

    关键是,还不知道到底错哪儿了!

    一粒粮食也不给老百姓留下?

    不不不!

    不可能!

    怎么可能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别说是朕的大明,就算是已经被彻底消灭的前元,最糜烂的时候,也不敢不给老百姓留下一粒粮啊!

    那不是作死么?

    惊怒之下,朱元璋甚至没去计较为什么后来京城会搬迁,一向挺有自己主意的标儿,又怎么会死死守着所谓的祖宗成法,不知变通。

    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摊役入亩上。

    错哪儿了?到底错哪儿了?

    淳化县搞的,不就是把徭役的消耗,都给加到了田税上,然后从收成上来拿出一部分,相当于雇人干活,这一下子就让原本对徭役叫苦连天的老百姓,干起活来眼珠子都是亮的,恨不得多长出两只手,给官府卖力气。

    这都是朱元璋亲眼所见的啊!

    绝对不是假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政策,经过户部尚书杨思义的细化之后,搞成了准备推向全国的政令,就被秦枫说得这么一钱不值!

    一县之地,和一国之地,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朱元璋,满肚子都是问题!

    但……秦枫已经切换了话题,毛骧左右为难,但毕竟也不能不接话,便小心地看着朱元璋的脸色,然后跟秦枫回答道:“女孩子就算了,儿子自然要念书的,不过他也才不到六岁,还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