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官出。”

    姜老太公想着自家第三个孙子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日后必将成大器,半仙料事如神,句句吉言,他即刻跪拜于地,向姚半仙磕起头来,万分感激地道:“半仙真神人也,真神人也,老夫真心佩服。”

    姚半仙把姜老太公扶起,说道:“老伯,使不得、使不得,怎能老的给小的下跪呢,我也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你家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自有神佑啊……”

    姚半仙环顾四周,继续说道:“老伯,听我一言,此地是福地,不可答应旁人,如同意一家,其他人家必将争抢,会得罪人的,您说是不是?”

    姜老太公紧紧地握着姚半仙的手,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眼眶也湿润了,他久久不语……

    半响,姜老太公吐出一句话来:“半仙一心向善,是伏羲转世,老朽此生能遇到半仙,死而无憾……”他用衣角拭去眼角的泪水。

    随后,姜老太公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姚半仙奇道:“老伯何故又叹气呢?”

    姜老太公摇了摇头,道:“本是家丑不可外扬,在此我也不把半仙当外人了,我二嫂死得早,我二哥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子拉扯长大,他那二儿子不仅不孝敬我二哥,那时还与他大嫂乱来,他大哥负气离家出走了,直到现在杳无音讯,去年,二哥与那厮论理,却被那厮打断了肋骨,不久,二哥便撒手人寰了,家中出了这等败类,真是家门不幸啊!半仙,你说那厮该如何处置才是?”

    姚半仙听得满是心酸,心道,这是你们的家事,你们尚且拿他无法,我还能想到什么好的法子呢?善恶会有因果的……

    思索片刻,姚半仙安慰姜老太公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万事都不会一帆风顺,上天是留下精华,去其糟粕的,如那时仍不回头是岸,日后他必遭天谴,不是今日就是明朝,我们只管等着瞧好了。”

    姜老太公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

    姚半仙起身,他们三人往山下走了去。

    来到高脚村,姚半仙见到姜姓人家人丁兴旺,虽说是在村子里,但姜氏家族每家每户都有深宅大院,固然是比不上城里的富丽堂皇,却也有一番气派,姚半仙心下宽慰几许,在山上的话总算是没有乱说。

    姜姓人家对姚半仙毕恭毕敬、甚是客气。

    三人在姜老太公二儿子家吃午饭,二儿媳聪慧能干,不多时便端上了五菜一汤,一道蘑菇炒鲜鸡、一道鸡蛋炸马蜂……在村里能吃到这等可口的饭菜也实为难得。

    姜老太公的二儿子叫上几个兄弟一同陪吃,菜还没有上桌,酒已经干了两大碗。

    酒饱饭足,姜老太公领着姚半仙出了门,饭桌上姚半仙不敢多喝酒,他怕误事,记恩记恩只是替姚半仙多喝了几杯,却已经烂醉如泥了,躺在客房中呼呼大睡起来。

    此时暮色已经下沉,天色还未黑尽。

    姚半仙随同姜老太公来到第八个儿子的家里,跨进大门,沿着长廊走出一段距离,一股浓香之气扑鼻而来。

    姚半仙好奇地问道:“是谁涂抹的香脂玉粉,如此香浓?”

    姜老太公道:“这是夜来香,半仙请看……”

    姚半仙顺着姜老太公的指向看去,只见庭院的南边立着一株郁郁葱葱的植物。

    姜太公又道:“这夜来香作用大着咧,不仅可用来布置庭院、窗前和亭畔,还可用来驱蚊、驱虫,每当夏秋之夜,院内香气宜人,如是有月色,那香气更是醉人。”

    姚半仙颇为好奇,走近细看,那夜来香呈藤条缠绕状,心形的绿叶中点缀着黄绿色的小花朵,他心想,药书上见到的植物多了去,为何这夜来香不曾在书上见过?他问姜老太公道:“这夜来香源自何处?”

    姜老太公道:“大儿子常年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