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而是他发现自从天幕上的后世人对他夸赞过后,国内的老百姓对他的爱戴程度也在慢慢加深,不再像之前那样反对他。

    甚至于他发现六国故地的百姓对他的接受度也在慢慢提高,不再动不动就爆发动乱反秦。

    国内局势之所以比以前好不少,全在于后世人对他的赞扬。

    毕竟全天下的百姓都可以看到天幕上的视频,看到后世人对他功绩的认可,天下百姓也慢慢意识到他这个始皇帝有多么伟大,于是也就不再那么强烈的反抗他的统治。

    他时常在想,要是天幕每天都能表彰他的功绩,那天下百姓也就会全心全意的接纳他,不再生出不该有的小心思。

    相比于天下百姓对秦始皇态度的慢慢好转,太子扶苏的转变更大,他越来越理解秦始皇。

    在之前,他对秦始皇的理解是负面大于正面。

    他时常埋怨秦始皇对百姓太过残暴,对待臣子也很残酷,动不动就打杀。

    以前他也劝过秦始皇,希望秦始皇能够仁义治国,可他的劝谏并没有用。

    也正因为如此,他和秦始皇的关系有很深的隔阂。

    但在接受过后世人的舆论攻势后,他才慢慢发现自己的父皇居然如此伟大,能让后世人如此崇拜。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父皇,之前没有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

    原来,他父皇所做的一切对华夏有重大的意义。

    大汉。

    刘邦;不愧是真的子孙,打得匈奴落花流水,没有丢老刘家的脸,确实该当去泰山封禅。

    他无比羡慕的看着后世子孙去泰山封禅,天幕上在泰山之巅封禅的气派场景令他满脸羡慕嫉妒。

    他也很想去泰山封禅,表彰自己推翻暴秦,统一天下,建立大汉朝的卓越功绩。

    可奈何他刚刚建国,实在是太穷了,穷到都凑不出四匹白马,只能无奈作罢。

    不过好在后世子孙替他完成了泰山封禅的心愿,他的心里这才稍微好受一点。

    刘彻:哈哈哈,果不其然,第二个去泰山封禅的帝王就是朕。

    他还是很开心能够去泰山封禅,而且总共有6次。

    想要泰山封禅必须做出足够大的功绩,而自己能去泰山封禅6次,这就说明自己干了匈奴6次。

    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消灭匈奴,还大汉天下百姓一个安稳和平的环境。

    尽管早已知道匈奴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每一次被后世人说起,他还是感到无比爽快,他不介意后世人多说几次,哪怕天天说起都没关系。

    不过后世人说的一点让他惊醒,让他及时清醒过来。

    后世人批评他晚年乐于战争,导致民生凋敝,叛乱四起。

    直到这时,他才终于明白过来之前的困惑。

    之前天幕在介绍帝国双壁时,还批评他晚年发生变故,差点导致他身败名裂。

    那个时候,他还好奇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后世人如此批评他。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他直到晚年还在发动战争,由于自己的穷兵黩武,这才使得天下大乱,叛乱四起,差点导致大汉朝崩溃。

    既然知道原因,那只要避免就可以了,晚年就让百姓休养生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