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的态度。

    赵夫子家里七口人,上有生病的老母亲,下有丧夫的儿媳妇,还有三个孙子孙女。

    全靠他教书的银钱养活,一家过得紧巴巴,却要因他的事被人刁难。

    纪元牵着小黄上前,却因为身量太矮,没人看得到他,刚想高声制止,就听有人道:“安村长来了!”

    安纪村的村长安丰,比赵夫子年长两岁,今年五十五,上来呵斥:“你们这群人,在闹什么!”

    村长开口,众人果然安静下来。

    原本胆怯的纪三婶不知为何,竟然又大着胆子道:“安村长来了,您可要评评理,这纪元要是蹭读,那我们可就不交钱了。”

    “读书是一等要事,你不交钱,就不要读。”安村长不给人面子,却也知道这事确实是纪元跟赵夫子理亏。

    不能厚此薄彼,说出去确实不好。

    按理说安村长都来了,纪三婶该闭嘴才是,她却喊出自己纠结一群人的真正目的:“这事要解决也简单。”

    “别让纪元读书即可!”

    “大家说对不对!”

    是啊,只要别让纪元读了,这件事便解决了。

    能读得起的继续读,读不起的别过来。

    便是安村长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那边赵夫子的脸色越发难看,有心想说不要钱了。

    一个读书人,为铜臭被这些村人刁难,读书人的颜面何存。

    想到一家老小吃喝,只能咬牙:“纪元不同,他天资聪颖,是读书的好苗子,如此学生,放在府学也是少见的。”

    这话一出,村人还反应了下。

    都说县学已经够厉害了,网罗一个正荣县的厉害读书人。

    府学?就是整个建孟府所有厉害的学生?

    放在哪都是天赋出众的?

    看热闹的学生们却有些不服。

    从未见过赵夫子这么夸人,一个放牛娃凭什么。

    他就不该来蹭课!

    纪元心里有愧,他不过占了前世跟勤奋,哪有这般厉害。

    他下意识看向众人,两个人的表情格外不同。

    若说安村长是惊喜,那纪三婶便是惊恐。

    不容他再多想,必须站出来。

    “小童纪元,见过夫子。”纪元稚童声音响起,朝赵夫子行礼。

    众人下意识看过来。

    只见八岁的孩童有模有样,对赵夫子行礼,身上的衣服明显小了,破破烂烂的,手里还牵着小牛。

    妥妥一个各村最常见的放牛娃。

    偏他一双眼睛格外明亮,小脸干干净净,头发也被他打理得简单整齐。

    这样的小娃,让人既怜又心疼。

    纪元快步上前,当着众人的面,从衣服里解下荷包:“赵夫子,这是学生的学费,还差七文,容弟子月内凑齐。”

    这荷包可以说沉甸甸。

    拿出来的时候,纪元心里也在滴血。

    每日寅时正刻,也就是四点起来,做完纪家的活计,再去采集东西,三个多小时不敢停歇,还欠下安五叔的人情,这才赚得钱。

    但他此时不拿出来,便是愧对赵夫子的维护。

    说旁的也没什么用,拿出真金白银,才能让交钱的学生家里心服口服。

    不患寡而患不均,放哪都合适。

    赵夫子不敢置信地看着纪元,还未看向钱,就见纪三婶冲过来:“你哪来的钱?!不会是偷的吧?!”

    纪元抬头盯着纪三婶的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