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找那群二世祖们喝酒、骑马,也不上红袖阁听曲、行乐了。

    先开始还问了几句襄王府的情况,随后就一个劲儿的骂着什么,屋子里面所有的茶碗、碟子全给扔出来。

    “世子不会是摔坏脑子了吧?”

    “世子掉坑里这事儿可不要和王爷说,要不然咱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

    “皇爷!曹公公到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看上去相貌平平无奇、走路却异常稳重的的人走了进来,

    曹化淳。

    朱常淦看着这位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

    崇祯一朝权柄最为显赫的宦官。

    后世的电视剧里面,总是把曹化淳当奸写,甚至有戏文说是他开了城门将李自成给放进来的。

    但实际上,那时的曹化淳早就已经告老还乡好几年了了。

    崇祯死后,清兵入京、定鼎中原。

    他才专程从老家再次入京,请求满清妥善处理崇祯和皇后的陵寝事宜。

    一番见礼,曹化淳才开口,“皇爷,伱找内臣有什么吩咐?”

    “京营现在有多少将士?”

    “将士7612人,军马三千匹。”曹化淳不卑不亢的说道。

    “才七千多啊?”

    这就是崇祯可以掌控的所有兵力,原来的腾骧四卫,如今叫做勇卫营。

    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此前一直作为救火队员用,与清军战,获胜。

    与李自成战,大捷。

    可惜就是太少了。

    要说锦衣卫不算吗?

    不算。

    这时候的锦衣卫早已经不是天启年的锦衣卫,过几年崇祯上吊殉国的时候,所谓的15万锦衣卫在哪里?

    他们投降了,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带全体锦衣卫投降了起义军。

    那现在大换血呢?

    直接将骆养性等人给杀了,换一些人上去又怎么样?

    杀了骆养性他们,锦衣卫也不会回到自己手里,因为投降的不是骆养性一人,而是整个锦衣卫。

    如堂上指挥王鹏翀、乔可用等诸多锦衣卫高级将领后来都在清朝做了官。

    不仅如此,后来满清收编了整个锦衣卫,改名成了銮仪卫。

    这也是为什么朱常淦与崇祯对换身体之后,召见的第一个人是曹化淳,而不是骆养性。

    曹化淳见“崇祯”不说话了,抢先开口道:“陛下,今日朝会,温体仁想将勇卫营调往南方剿匪?臣以为不妥。”

    这也是他匆匆而来的原因。

    “……”朱常淦打量着他,仍旧不说话。

    曹化淳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京都地区,京营人马十五万人,而陛下手中仅这7600人,若再调往南方剿匪,陛下手里便再没有一兵一卒可用。”

    “若后金再次入关,谁能阻挡其铁骑?”

    朱常淦终于有了动作,“曹公所言,也是朕之所想。”

    在朝会上,温体仁提出想调勇卫营南下剿匪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这打算。

    不仅不会将勇卫营一分为二,而且还准备扩充人马。

    相比南下剿匪,京都才是根本。

    如果京都都丢了,就是把张献忠给灭了,又有什么意义?

    朱常淦的一声“曹公”,听在曹化淳耳中却如雷霆炸响,脸色大变,跪倒在地,“陛下……臣当不起陛下如此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