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能提前支取编务津贴,我当然是乐意之至。”

    但很快,胡永又面带愁容地说道,“不过,自从咱们《青年诗刊》前两辑刊印之后,确实在北平城中打出了不小的名气。但因为售价过低,实际结算下来,并没有多少赚头。咱们如今举办《青年诗刊》第三辑,不会又是这样吧?我能从中赚取一些辛苦钱,自然是心中乐意,就怕你们诸位,因为赚不到太多银子,所以动力有所不足啊。”

    “不至于。”周进胸有成竹地说道,“《青年诗刊》第三辑拖延至今,一方面,是因为我等忙于参加院试考秀才,后来又家中两处办酒,改善置业,买奴蓄婢,耽搁了许多时间。另外一方面,我也是想让《青年诗刊》前两辑在市场上多一些发酵时间。如今看来,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启动刊物组稿和编辑出版一事了。”

    周进还特意安慰胡永道,“你放心,早在第二辑刊物派发,顺便回访广告客户时,咱们便收取了数百两银子的广告费,哪怕这第三辑刊物不挣钱,也少不了你的好处,你放心跟着我干就是了。”

    两人商议过后,便在国子监旬休这一日,置办了一桌酒席,将魏西平、张安世、陆秀峰、陆河等其他编委会成员,都邀请了过来,共同协商这件事情。

    张安世、陆秀峰、陆河、钟杰等人,因为一心参加明年八月份举行的顺天府乡试,对于编辑出版《青年诗刊》第三辑一事,便有些兴致缺缺。

    虽说办刊能赚钱,能有津贴和分红可拿,可前面两期刊物,单就他们个人而言,加起来也没赚到十两银子,张安世、陆秀峰等人,又如何会把这点收入看在眼里?

    而魏西平、钟珊二人,早已取得举人功名,下一届会试又是在后年春天,时间尚早,他们自然有意继续参加编务工作。

    但他们不喜俗务,又因为国子监里尚有许多事情,不能时常参加,便将编辑出版实际工作,委托给了周进、胡永二人全权处理,魏西平、钟珊只需要挂一个空头衔即可。

    至于谢希平,他自知明年乡试,考中举人的希望不大,便表态说照常参加期刊编务,并充当国子监诸位编委和周进这边编辑部的联络协调事宜。

    本着权责对等的原则,《青年诗刊》第三辑,魏西平、钟珊、谢希平、周进、胡永等五人,可以根据相应工作量,领取一定编务津贴。

    刊物若是有了盈利,则由周进、胡永、谢希平这三位实际主持者,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其他人不再参与盈利分配。

    事情商定好了之后,众人便开始拼酒,大醉了一场。

    好在周进如今家大业大,家中房屋甚多,众人喝醉了之后,已经深夜时分,北平城中已经宵禁,周进便安排大家在南跨院中安歇。

    是夜,周进躺在晴雯怀中,一边小动作不断,一边听着隔壁院子里传来的一阵阵鬼哭狼叫以及明年乡试必定中举之类的干嚎声,不由得哑然失笑。

    看来年轻人所面临的考试压力,古今皆然啊。

    第二天一大早,周进雇佣了一辆马车,将诸人径直送到了国子监,好在众人起来得还算早,并没有耽搁当天的早课。

    既然编务都由自己负责,盈利也由自己分配,作为《青年诗刊》的编辑部主任,周进的积极性便一下子上来了。

    《青年诗刊》(第三辑)拖延至今,一直没有正式进入实际操作流程,最真实的原因,还是在于利益分配没有谈妥,做多做少都一样,有没有做也无所谓,那么周进自然不敢全力施为,要不然事情做成了,收益却由大伙儿均分,那他周进还这么卖力做什么呢?

    送走国子监诸位生员之后,周进便和胡永商量了一番,他的第一个动作,便是对刊物进行改版。

    表现在栏目设置上,相比第二期,增加了“诗酒名楼”“兰质蕙心”两个栏目。

    “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