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周进又指挥下人们,将这批蜂窝煤搬运到倒座房内靠最西边那间空屋子里,一层层码整齐。

    这时候,预定的二十个泥炉也被人送来了。

    周进便指导着曾艳、方媛,将如何引火,如何控制火候,以及保持室内通风,防止煤气中毒等事项,都详细解释了一遍。

    等到曾艳、方媛在泥炉上煮菜烧饭,对蜂窝煤的便利称赞不已,又发现它比烧柴还要更加节省时,周进的这笔小生意,便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今日便可以雇佣一辆马车,将泥炉、煤球夹和蜂窝煤一起送到薛蟠家里去。”周进说道。

    薛蟠有着龙阳之好,周进可不敢一个人去往他家,便叫了陈老墨和自己同去。至于陈小墨和方靖,则继续跟着方昆、方明二人,加大力度制作蜂窝煤,以备市场需求。

    陈老墨想着要节省一些,便说没必要雇佣马车,他用一个担子挑着去,也是一样的。

    周进自然是不同意,雇佣一辆马车才多少钱,万一把陈老墨给累坏了,到时候生病吃药,反而损失还更大。

    曾艳也赞同周进这般看法,便拿出一串钱,让陈小墨上街去雇佣一辆驴车回来,说是驴车比马车要更便宜。

    众人齐心协力,又有赶驴车的师傅帮忙,很快便把四个泥炉、四个煤球夹以及两百个蜂窝煤搬在了驴车上。

    这几日,薛蟠因为在薛姨妈面前,讨要莺儿姑娘不到手,生了很大一场闷气,连带着房中的几个汝窑瓷瓶也遭了殃,被他摔了一个粉碎。

    及至看到周进登门拜访,薛蟠本来是很不高兴的。

    他心中愤世嫉俗道,莺儿姑娘不愿意从了我,你周进也不太仗义,上次去你家外书房中坐了一回,连那几本制作精良的春宫图册都不允许我拿走,莺儿和你不分男女,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过,周进今日上门,毕竟是打着送礼的名头,大家说起来又属于同窗一场,薛蟠也不好意思将周进拒之门外。

    薛蟠看到周进所送过来的泥炉、煤球夹和五十块蜂窝煤,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也太脏了吧。

    “兄弟,我知道你家中也不容易,从事散煤生意赚钱,还送我这么多好东西做甚?快快拿回去。”薛蟠虚情假意地说道,态度十分敷衍。

    周进前不久请薛蟠来家中玩耍时,便有意引他入毂,又如何肯放弃这种推广蜂窝煤的好机会?

    他一边亲自引火,一边向薛蟠介绍道,蜂窝煤引着后,置入泥炉之中,只需要按时换煤,掌握炉门开闭,就可以整天都有火用,比起烧煤球、煤饼或木柴来说,不仅要更方便,而且还更加省钱。

    “而且,使用蜂窝煤泥炉不需要人天天生火,蜂窝煤体积小,也便于整齐存放,有利于家庭环境卫生以及用火安全。比如说,你们家人口多,往常冬日至少需要两间柴房,用来专门堆放柴薪。改为蜂窝煤泥炉之后,则只需要一个墙角,便能摆放数百个蜂窝煤,十天半月之内都不用担心没有柴烧。”

    “总之,一个数口之家,由烧柴或烧煤球,改为烧蜂窝煤,每月能节省柴炭开支数百文,长年累月,便是一笔不小的收益了。”周进笑道。

    “你说了这么多,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薛蟠迷惑不解道。

    他的意思是说,我都这么有钱了,还会差这点仨瓜俩枣吗?不要说每月几百文钱了,哪怕是每月几百两银子,他薛蟠也根本不在乎啊。

    “贾老先生时常教导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蟠大哥想想看,一个数口之家,咱们往少了说,采用蜂窝煤后,每年也能节省一二两银子,若是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又能节省多少两银子?蟠大哥是行商世家出身,若是全北平城中的人,都采用蜂窝煤,这其中蕴含着多大的商机,有着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难道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