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惠在房里奋笔疾书。平时能读书写字是莫大的荣幸,今日要抄写整本《诗经》却像是受了酷刑,才一小会手腕已经酸痛。好在幼时便进了霍府侍候公子,公子读《诗经》时自己偶尔在边上也能学得几句,时间长了《诗经》中大部分篇章已能熟背。这首《桃夭》便是其中之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揉揉酸痛的手腕,又读了一遍《桃夭》,小惠忽然有些羡慕……

    谢云儿房中。霍光已经离去,谢云儿独自倚靠在窗边,看着夕阳慢慢滑落,满脸红晕。

    当晚,霍光跪在母亲灵位前。霍母很早就因病离世了,当时霍光不过才三四岁。之后霍光求父亲带他拜访有名的画师,只为将来技成,妙手丹青为母亲画像。

    也许霍光并没有丹青方面的天赋,十年光景转瞬即逝,却始终画不出记忆中母亲的容颜。从此霍光封笔不再作画,直至遇见谢云儿……

    “母亲!孩儿不孝,不能服侍您,也没能入朝为官振兴家族。而今,孩儿已与云儿姑娘日久生情,待得云儿守制期满便娶回家中,为霍家延续香火……”

    霍光说完拿出云儿画像对着灵位展开。“母亲,这画中之人便是云儿姑娘。此女子秀外慧中、举止文雅,不知母亲是否喜欢?”

    看望过母亲,霍光缓缓起身出门,又将门小心合上。转身踏下石阶,只觉脚底松软,原来刚才下了场小雨将地面打湿了。

    霍光心中一喜,立即转身对着屋内深深一拜。随后踩在湿漉漉的泥土上离开院子,留下一串脚印……

    回到房中睡下,才惊觉自己竟然没有再发烧了。

    次日一早,霍光穿戴整齐。昨日已和云儿约定过,今日要同去道观祈福,顺便买些花枝回来种植。

    带了小莫闲庭信步来到谢云儿院里,谢云儿早已翘首以盼了。两人互相对视一眼,无限爱意涌出。一旁的小惠和小莫一阵恶寒,不约而同的转过身子不去看那两人。

    四人收拾妥当便兴高采烈的直奔紫星台。紫星台位于平阳山上,登至山顶,整个平阳县的美景一览无余,是以各地文人雅士络绎不绝。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故有紫气东来一说。相传老子曾骑青牛行至平阳山,在山顶停留片刻,后世便在此处修建道观,名为紫星台,以此纪念这道家仙师。

    四人驾车来到山脚,但见桃花盛开、漫山红遍。此时已过四月,天气已经渐渐热了起来,然这山中却仍然有一丝凉意。小惠见往来行人襟前皆戴着粉红,也欲折一枝桃花戴上,谢云儿伸手拉住小惠道:“如此美景,岂忍破坏。若是将这桃花折完了,后来的人又怎能欣赏得到?”

    小惠吐吐舌头,俏皮的缩了回来。

    抬眼望去,紫星台似隐于云雾之中。谢云儿眼见这平阳山如此巍峨,不禁心生惧意。霍光悄悄握住谢云儿的手,感受到掌心的温度,谢云儿回头冲霍光恬然一笑,再看向紫星台时已是目光坚定。

    四人欣赏完山脚的无边春色便不再停留,直奔山顶而去。好在有一条石板路自上而下铺到四人脚底,为四人指明了上山的道路。

    一路上美景层出不穷,黄莺、杜鹃等飞鸟不时在头顶鸣叫,四人不禁为之大笑。

    霍光和小莫之前来过几次,所以轻车熟路。但看到谢云儿和小惠相互搀扶,步伐沉重,便只好放慢了步子陪在二女身旁以防不测。

    行至山腰,二女已是气喘吁吁。霍光见罢,只好将谢云儿扶到一边休息。轻轻脱掉谢云儿的鞋子,揉了揉她的脚腕。

    坐在一旁的小惠见状踢了小莫一脚,也抬起腿来盯着小莫懵懵的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