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先前的诸多谋划,可以说是毫无用处。

    老首辅刘健咬死不松口,封赏自然也封赏不下去了。

    毕竟人家占着理,武将勋贵这次是理亏的那方。

    汤昊听后哭笑不得,他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呢!

    “小皇帝,你还记得叶淇这个人吗?”

    “叶淇?”朱厚照闻言一愣,随即迅速脱口而出道:“那个户部尚书,革新盐法的叶淇?”

    “没错,就是这个叶淇!”

    汤昊冷笑道:“那你知道他是怎么变法的吗?又为何要变法?”

    大明洪武三年,朝廷为解决边疆卫所军粮供应问题,施行开中法。后因日久弊生,盐、粮比价失调,导致商人输粮的意愿降低,开中法逐渐被破坏,商人坐困守支,往往破产,朝廷财政危机加剧。

    大明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改纳粮边仓为纳银运司,即盐商不再运米、麦至边卫换取淮盐引额,而是直接纳银于两淮各盐运司,换取盐引,赴场守支,所得银两一并解交太仓,以银分解边卫,边卫以银购粮。

    自此商人无须远赴边疆边仓纳粮报中,在内地到盐运司缴纳银两即可换取盐引,史称“叶淇变法”。

    他这“变法”,实际上就是以银代粟,将盐政开中,由“纳粮开中”变成了“纳银开中”。

    小皇帝有些不太理解,汤昊好端端地怎么突然提起了“叶淇”这个人,不过基于对汤昊的绝对信任,小皇帝也没多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着汤昊,等待他的下文。

    “叶淇变法,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朝廷收银子容易了,增加了盐课收入。”

    “官员缙绅收银子方便了,甚至直接用盐引当货币。”

    “盐商更是得到了大大便利,他们可以就近在扬州、杭州等盐运司所在地纳银取引,领然后去两淮盐场盐销售谋利!”

    听见这些满是讥讽的话语,小皇帝忍不住眉头一皱。

    听野人这话的意思,好像“叶淇变法”一事,还有很多猫腻不成?

    “但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吃苦受罪的,却是九边军民!”

    “为什么?因为以往纳粮开中,盐商为了节省运输成本,会专门安排人手在九边军镇屯田垦殖,就近用粮食去军镇报中!”

    “但是,叶淇变法之后,直接拿银子就可以换到盐引,盐商吃饱了撑的才会去种地,所以九边军镇的屯田将会迅速变坏,连带着就是九边军镇的粮价飞涨,边卫军民无粮可食,然后开始大量逃亡……”

    “小皇帝,伱想过这个后果吗?”

    话听到这儿,朱厚照脸色瞬间就变了。

    九边军镇可是关乎到大明社稷,任何事情都值得重视。

    他从来没有想过,那叶淇变法还会有这等危害!

    “那为什么他们都支持这叶淇变法?”

    “为什么不支持?”汤昊冷脸反问道:“你父皇想要银子去斋醮,文臣缙绅想要银子去享乐,盐商更是得了天大便利恨不得将叶淇供起来当祖宗……这场利益交换里面,受苦受难的只有九边军民,但是这关他们屁事?”

    “消耗大明国运,换取了当下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弘治中兴!”

    “汤昊!”朱厚照怒了,“不准你讽刺我父皇!”

    “他既然敢做,还怕别人说吗?大明盐政就是败坏在这叶淇手中,败坏在你父皇手中!”

    “死野人,不准你再说!”小皇帝勃然大怒,起身就想揍人,却被汤昊伸出大手给按住了,只能无能狂怒。

    “小皇帝,你要记住,盐政现在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