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人,会是马文升,而不是他刘健这个内阁首辅呢?

    因为内阁首辅刘健是个循吏,而吏部尚书马文升是个干吏!

    所谓“干吏”,本指一种地位低下的官吏,后来则逐渐与“能臣”联用。

    干吏一般娴于吏道,善应棘手疑难问题,善于规避法令,善于改革前进,也就是经常所谓的“能臣”。

    循吏只会在规矩里面办事,在礼法人情的束缚里面,照章办事!

    但是马文升是个干吏,从不畏惧任何权贵,也不讲什么情面。

    初任吏部尚书,马文升就对弘治皇帝滥封传奉官提出异议。

    所谓传奉官,就是不经过正常途径,由皇帝亲自传旨任命的官员,成化时最为盛行,说白了就是靠关系获得官职的幸臣。

    孝宗初年统加裁革,但后来也加封赏,一次竟达八百人。

    马文升说,减一官,朝廷省一官之费,于是在小皇帝即位之初,他按照孝宗遗旨,裁去传奉官七百六十二人。

    而马文升考察官员时也从不讲情面,对于内外官员的考察,他也很严厉,一次汰罢朝觐官员二千余人!

    如果他刘健坐到马文升这个位置上面,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也不敢这么做!

    所以,马文升能得弘治皇帝的器重,临终托孤,而他刘健不能!

    这就是循吏与干吏的区别!

    现在刘健这个循吏,就是在提醒小皇帝,不要贸然变法,一朝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本就日显倾颓的大明王朝将会更快衰败!

    但汤昊听到这话,却是陡然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

    “元辅大人,您真是“目光长远”啊!”

    “明明看到这大明王朝千疮百孔,却不想着去弥补,反而是想着如何遮掩!”

    “您怎么就没有想过,这是在损耗大明王朝的国运,继续这样下去,大明还能延续多少年?”

    小皇帝也怒视着刘健。

    江山社稷,就是大局!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朱厚照就要困死在所谓的大局里面,眼睁睁地看着大明日益倾颓,最后轰然崩塌!

    刘健感受到了小皇帝的目光,忍不住叹了口气。

    “陛下,先帝爷即位之初,同样锐意革新!”

    “可是事实证明,有些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够了!”朱厚照一听到这话,顿时勃然大怒。

    “元辅,你听好了,朕不是先帝爷,也不会甘心受你们摆布!”

    “锐意革新也好,变法强国也罢,朕一定会做下去,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小皇帝罕见地动了真火,不再顾及刘健两朝帝师的尊贵身份。

    “这内阁首辅,你要是做不了,那就换个人做!”

    “朕就不相信了,满朝文武,无一忠良!”

    小皇帝口中的忠良,不是弘治朝那些所谓的忠良,而是真正支持他革新变法,支持他革除痹症的忠臣,比如眼前这个野人汤昊!

    此话一出,刘健顿时一怔。

    因为皇帝陛下说出这句话,无异于是在逼迫他刘健致仕。

    刘健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可是陛下已经开了口,他就算再如何不愿意,也只能按照规矩,开口请辞。

    但还不等他开口,一旁汤昊却抢先一步出言了。

    “元辅大人,去拟旨吧!”

    “您要是致仕了,就不怕本侯权倾朝野了吗?”

    汤昊满脸戏谑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