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内,刘健都在辛苦维持着朝堂局势。

    他不是三杨,三杨也不是他!

    三杨虽然有功,但未尝没有过。

    就比如这经筵日讲,三杨定的规矩就很是巧妙。

    这规矩里面,文华殿廷议是廷臣商议国事的地方,而英宗小皇帝读书的地方也在文华殿,因为群臣商议国事的时候英宗小皇帝必须要在,这是皇帝的权柄,任何人都不得僭越!

    但是,英宗小皇帝真的在吗?

    先开经筵日讲给英宗小皇帝讲解经义,等持续两个时辰的经筵日讲结束之后,群臣这才开始廷议。

    经筵日讲本就无趣,哪个半大孩子听得进去?

    只怕两个时辰一结束,小皇帝就会迫不及待地逃离此地了,还怎么听得下去群臣商量国事?

    最多不过让司礼监太监出席廷议,代表着皇帝陛下的意志罢了。

    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去多想,不然就会觉得恶心!

    这里面的蝇营狗苟,很难说得清楚。

    可继续揪着这一点不放,任由这汤昊攀咬下去,不是一件好事。

    刘健隐隐地感觉到,小皇帝之所以要强行将这汤昊留在殿宇之中,就是为了插科打诨、搅乱视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文臣缙绅发难!

    皇帝陛下这是想要做什么?

    下马威吗?

    刘健再次叹了口气。

    沉思良久后,他还是选择了妥协。

    不妥协也不行!

    其一是不能任由汤昊继续撕咬三杨!

    这个混账莽夫胆子大的吓人,谁知道他还会口出什么狂言?

    其二是经筵日讲必须得维持下去,这是帝王接受圣学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儒臣接近皇帝,影响其行为、涵养其德性的唯一机会。

    所以,哪怕是为了大局考虑,改变一下这些规矩,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万一小皇帝要是再本性复发,再次废了经筵日讲,那这些所谓的规矩自然也就没用了,局势只会更加糜烂。

    一想到这儿,刘健就开口表态了。

    “陛下圣明,老臣没有意见。”

    听到这话,朱厚照脸上露出了笑容。

    汤昊则是深深地看了刘健一眼,暗自叹了口气。

    君子可欺之以方!

    这位老首辅,终究还是顾全大局啊!

    至少在汤昊看来,刘健远胜于那三杨!

    元辅大人都发话了,其余文臣缙绅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就算是有那也只能保留。

    谢迁和李东阳对视了一眼,都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他们当然有意见,只是现在不能开口,拆元辅大人的台!

    今日这场经筵,早已经变了味道!

    现在他们要做的,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除了这咄咄逼人的小贼汤昊外,还有一个英国公张懋,还有他们一直谋划除去的八虎阉人!

    所以,暂时的隐忍退让,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经筵开始。

    负责为小皇帝讲经之人,从内阁三位阁老,变成了翰林讲官,梁储、焦芳、王鏊、杨廷和、费宏、靳贵等二十余人,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之才,翰林清贵!

    汤昊着重地看了一眼杨廷和,此人面相平和英朗,身形略显消瘦,但一双眸子炯炯有神,隐隐有精光乍现,不同于凡俗。

    杨廷和注意到了异样目光,下意识地抬头看去,只见汤昊这个莽夫正对着自己咧嘴笑,杨廷和顿时就有些慌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