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但实际是两回事。

    香港电影节奏更凌厉,推崇“尽皆过火,极尽癫狂”。

    港剧因为受众的问题,更中正平和,也更浪漫主义。

    比如无牌大状这个故事的诞生,就来自于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港剧《壹号皇庭》

    香港电影也有讲律师的《法内情》《法外情》《毒舌大状》《圣诞玫瑰》这些,但是和壹号皇庭并不能化为一类。

    作为电影,节奏肯定是更快,冲突更尖锐,人物更极端。

    而电视剧节奏更平缓,人物也更市井。

    律师、师爷,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友情,这些比重和案件庭辩比例基本是一比一,他们更像是生活里的人,节奏更舒缓,更惬意。

    TVB的这种生活风和浪漫主义,比香港电影的凌厉火爆,更吸引我。

    另外一点,就是传统港剧(仅指港剧不是港片)和京剧以及广东大戏的联系更紧密,角色出场有潜藏的“行当”设定,生旦净丑忠奸正邪,场面上也是“三五人千军万马,七八步万里河山”的戏曲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有人不喜欢,我个人很喜欢。

    它的调性又偏向于市井文化烟火气,喜欢把大人物按小人物塑造,喜传奇不喜正剧,目的是娱乐而不是追求格局,这些都恰好打在我的点上。

    曾经的港剧不去推崇成功,不去追求飞黄腾达,宣传的是“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讲友情、爱情、亲情,不讲发财,不讲谋权,这些都是吸引我一直看的动力。也是我写这个故事的动力。

    我戒电视剧已经有好几年了,原因就是感觉现在的剧不喜欢,包括TVB也变味。

    律政新人王开始推崇成功学;律政强人等强人系列,讲的也是刀口向内,争权夺利向上爬的故事,没有了《毕打自己人》《同事三分亲》那种内部团结和温馨,更没有了好兄弟之间的义气,家庭的亲情,以及爱情。同样缺乏《鉴证实录》《法证先锋》那种单纯做好工作不考虑个人职位收益得失的职业剧氛围。

    正因为我不喜欢现在的TVB,我才更喜欢曾经的TVB,写这个故事,就是想要重温当年90年代TVB的感觉。

    对白、口语上,学习的也是90年代TVB国配风。

    如果有朋友觉得奇怪,我建议您去看一下90年代的TVB国配剧,就可以明白。

    虽然现在很多人推崇原声,但我还是强烈推荐90年代的国配,一直到2008年以前,都还好。那个时代的国配老师们,真的是用声音在表演,而不是棒读完成配音。而有独特声音特色的国配老师,现在也是找不到了。

    无牌大状,是个属于90年代TVB的故事,是街坊英雄的故事,是个主人公重启人生救赎之旅。而不是一个谋求成功,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故事。

    我和沧海聊过,我最喜欢的是他那本大枭雄,因为到书“神秘消失”为止,主人公还是冲在一线的,而不是远离冲突。而看那个故事的时候,主人公的形象,我代入的就是《金榜题名》的主人公洪乐飞全;而《出人头地》的主人公,就有点像创世纪的叶荣添。

    无牌大状的陈彦祖,作为九十年代TVB的主人公,他绝不会是创世纪里面的叶荣添,更不会是天地男儿的徐家立、富贵门的大沙煲;我更希望他是难兄难弟里面的李奇,今生无悔里面的程朗,宠物情缘的戴展硕,又或者壹号皇庭里面的江承宇。

    他不会主动去追求大富大贵飞黄腾达,更不会为了得到这些,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投入激烈的商场甚至权力场的搏杀。

    他会是一个秉持自己的操守,用魔法对抗魔法,守护自己生活的人。

    如果说这本书主线是什么,就是烂人大状何象飞重生在城寨少年陈彦祖身上,浪子回头,找回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