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股价直接1.5港币左右。

    中午。

    “大哥,如果我们从市场吸纳,相当于变相的炒高股价,最后怕是2港币一股都不止。”张启富立即发现情况不对,连忙向大哥汇报情况。

    他们至少需要40%以上的筹码,而短时间要购入20%以上,那别说2港币了,就是2.5港币都有可能。

    张启泰愁眉说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泰富集团收购金牡置业吧?要知道,金牡置业的资产值至少是1.2亿港币以上,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这个时候,张启泰已经没有了主见,毕竟对手来势汹汹,且恶名在外。

    张启富毕竟是留学回来的,对于股市较有认识,他说道:“从市场上需要收购,但是不能暴力吸纳,否则股价涨得太厉害,我们代价太大。然后,你难道没有发现——泰富集团并没有出价,所以我们也不能急。他们出价,我们再反收购,这样才是收购的程序。他们若是出价不理想,便是信心不足,那么股民不买账,到时候他们就不足为虑,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反收购。这就成了一场闹剧!”

    也怪林正杰的突然战火,让张氏家族仓皇迎战,如今他们总算恢复一点点理智。

    张启泰思考一番后,也终于冷静下来,他说道:“伱说的也有些道理,我让证券经纪放缓吸纳,看看对手下一步动作。”

    他不敢停下来,因为泰富集团声称有20%多的股权,那岂不是说,他们可能是大股东?

    这样一来,瑞胜公司要是不吸纳的话,怕是处于不利地位。

    更何况,1.5港币的价格,依旧远低于净资产值,还可以接受。

    泰富集团收购金牡置业,仅仅是学两声‘猫叫’,便引起市场巨大的反响。

    金牡置业的股价,丝毫没有停歇,一路狂飙。

    同时,也引起香港商界的纷纷关注。

    香港股市毕竟在七十年代初‘四会并立’,才发展起来。

    而香港真正意义的收购战,是在1972年发生的‘置地收购牛奶公司’,那一战让香港人第一次看到‘收购的魅力’,可谓载入香港股市的史册。其精彩程度,后世也是顶级的。

    之后。

    香港爆发股灾和石油危机,自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收购。

    直到1975年开始,收购和并购的动作开始不断,不过同样是英资洋行开始的。

    例如:1975年,太古洋行发行新股280万股,换取大昌地产附属公司‘太古昌发展’1050万股权,然后将该批股权转给太古地产;而太古昌发展又发行1210万股,给太古地产,换取太古船坞的第一期发展计划50%股权(即太古城一期)。通过这种配股、换股、发行新股的游戏,小股东的股权被摊薄,而企业的实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再之后。

    太古、怡和、和记纷纷下场,通过各种股市动作,扩张势力或整顿股权结构。

    华资企业见状,自然不甘示弱,1975年冯景禧也通过换股等方式,扩大新鸿基证券,又通过介绍方式迅速上市,再一路通过换股,迅速壮大企业;还有李家成,也是发行新股,换取市场上的优质资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如今。

    泰富集团收购金牡置业,是一次‘恶意收购’,加上之前的股市当中,几乎是第一次华资恶意收购华资。

    (ps:前世第一次华资恶意收购,应该是罗旭瑞联合韦理,在1981年恶意收购颜氏家族和黄氏家族掌握的中华巴士,但未成功)

    非常受关注!

    甚至,很多人纷纷加入炒金牡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