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就不会溢价拍卖土地了。

    而在林正杰计算中:48.8万平方尺的楼面,等到1981年初出售,应该可以达到4亿以上的销售额。

    这样计算下来,赚得就多了!

    “我知道了,明天拍卖会再做决定吧!”林正杰说道。

    “好的”

    资料他也看过,已经有了一些计较。

    作为一个小地产商,明天能不能顺利拿到手,都是一回事。

    毕竟大地产商随便搞一搞你,林正杰都会陷入困境。

    泰富集团一共的资金才6500万现金流,选择不是特别多,特别是明天一共才四幅地皮拍卖。

    .........

    翌日,林正杰和陈伟忠来到官地拍卖场,他直接挑选了一个角落坐下。

    不一会,李家成、郑裕彤、赵世曾等地产大亨悉数到场,颇有些僧多粥少的情况。

    赵世曾也是这个时代的‘拍卖场豪杰’,在航运低谷未到之前,华光地产是香港拍卖会的常客;去年(1978),华光地产还购买了一幢中环小型大厦,以及湾仔的杜老志大厦(原业主为太古地产)。

    若不是赵氏的‘华光航运’在八十年代遭到灾难,华光地产怕是也能成为香港大地产商;因为在华光航运濒临破产之际,赵氏不得不出售古董、地产来还债;而至此,赵世曾也开始离开官地拍卖会。

    林正杰并没有去打招呼,假装不认识所有的人,待在角落静待拍卖会开始。

    今天,他怕是会被李家成‘针对’,毕竟在靑洲英坭上,林正杰至少让他‘损失’好几千万港币。由于林正杰的介入,导致去年底靑洲英坭的市值突破至10亿,几乎炒高一倍。假设林正杰不介入,李家成收购25%的股权后,最多也就8亿的市值。

    而现在,靑洲英坭的市值就快要毕竟11亿,不得不说,李家成如果还在吸纳的话,代价可就贵了不少。

    不过靑洲英坭很值钱,贵点也是值得的。

    李家成、郑裕彤都注意到角落的林正杰,他们第一时间想的是——林正杰应该只是来长长见识。道理很简单,拍卖场的地皮都是好几千万港币,林正杰刚刚拿下泰富集团,还没有实力开发。

    就算想做发展地产商,应该也是去私人手中购买,好便宜一些。

    不一会,英国籍的拍卖师,走上主席台。

    第一幅地皮,湾仔的一幅商住两用地皮,起步价便是8000万港币。林正杰也参与叫价,虽然他支付不起,但丝毫不惧。

    不过仅叫了两口价,立即停止叫价,给人一种是玩玩的感觉。

    当然,若是真被叫中了,林正杰也有办法支付得起。

    第二幅地皮,一幅荃湾的地皮,起步价仅2000万港币,因为面积不算大。

    而一般来说,成交价高于底价4成,算是比较好的行情;若是高于5成,说明行情非常被看好;最高,一般不会超过七八成;能达到超过七八成的水平,说明当时是地产最旺盛的时刻。

    所以第二幅地皮,成交价格3000万港币比较合理。

    林正杰再次开始叫价!

    李家成若有所思,不动神色的伸出他的‘擎天一指’,他才是七十年代后期的‘拍卖场霸主’。

    在四大家族当中:李兆基喜欢收购旧楼、换地权益书,然后通过并楼、换地来储备土地,极少踏入官地拍卖场;郑裕彤不喜欢顶价,只要高出市价一些,他很可能就会放弃;郭德胜和李兆基差不多,他还喜欢低谷时储备土地,虽然也出现在官地拍卖会,但不是大豪客。

    就这样,第二幅地皮引起拍卖会的注意,长实集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