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敏锐的感觉到,自己说出前半截话时,陛下的目光是非常赞许的。

    但他说出最后的两个字后,他偷偷观察陛下时,分明发现后者的眼神有一细微的改变。

    “只是什么?”

    他心神悚然,赶紧改换了心里的话。

    “只是,臣毕竟只是一介侍御史,此案太大,臣不敢让自己的想法,干扰了陛下的判断,万一误了大事,臣万死难赎!”

    说完后,他干脆跪地不起,直接低下头,却是选择闭口不言了。

    御史清贵,前途光明,他可不想身涉其中。

    “能当御史的都有个好脑子!”

    看见其话语转变的如此之快,在场的百官,内心不禁腹诽。

    不过。

    早前陛下的雷霆之怒,就在眼前。

    还是那句话,不是自己的事,没人真敢去陷入这烂泥之中。

    但户部一应官员,却没道理一直沉默。

    这或许是他们唯一的辩解机会。

    开朝前,尚书大人的话响彻在耳边。

    再加上陛下从朝会开始到现在,语气很轻缓,浑然不似之前那么大怒。

    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要一个台阶,将之前定下的高调子降下来。

    想到这里。

    户部主事吴文用咬了咬牙。

    立刻迈前道:“圣上,空印一事,其实并非算作一个案件,现在已经查明。”

    “我大明得益于圣上开疆拓土,疆域远超前宋,甚至收复自唐末之后,近五百年流失之故地!。”

    他先是吹捧了一下这位陛下。

    随即才再次道:“但正因疆域过大,路途艰辛,各地运送的官吏,有些偏远的一来一回足足要半载有余。”

    “若是和户部的账目核验有差错,就要跑回去重新盖印,这期间,户部关于一地的税粮明细便无法核验,等到其再来,说不定第二年的税收就已经开始……”

    “不说所耗费的时间以及公事,就是耽误的财力物力,那也极为不值。”

    “空印此法,实乃无奈之举啊!”

    有一个人开头。

    其他人见状也连忙道:“是啊陛下,这并非是下面官员有意欺瞒,全是为了朝廷效率。”

    另一人紧跟着道:”圣上,前朝如此,往前数前宋也是如此,哪怕是到大唐、大汉时期,也还是如此……”

    “……”

    你一言我一语。

    这一刻,几乎是能和此案扯上关系的,全都秉直而言。

    而最后,连户部尚书也开口。

    “陛下,受制于地理限制,包括前朝在内的这数千年来,不是没有人杰想过,能让核验税收的过程、高效廉洁且公正透明。”

    “但,世间安有两全其美之法?”

    说到最后,这位年老的尚书,甚至连语气都有些苦涩了。

    “请圣上明鉴啊,并非臣下有意欺瞒,实属无奈之下,不得不为……”

    一时间。

    整个奉天殿,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位老尚书的无奈和苦闷。

    只是尽管如此。

    其余大多数百官,还是冷眼旁观,并不参与。

    气氛沉寂。

    而户部一应官员,就这么跪在殿前,似乎在等着陛下的回心转意。

    良久。

    朱元璋前倾身子,语气轻缓,情绪不明。

    似乎还夹杂了些许哀叹。

    “这么说,是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